【摘 要】
:
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节能、安全和低成本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题。以无间隙原子(IF)钢和双相(DP)钢为代表的第一代先进高强钢(AHSS)的强塑积(抗拉强度与总延伸率的乘积)约为15 GPa%,这不能满足未来汽车结构件的性能要求;以孪晶诱导塑性(TWIP)钢为代表的第二代先进高强钢的强塑积虽然可达60 GPa%,但合金成本高且冶炼技术复杂。以中锰(Medium Mn)钢和淬火-配分(Q&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70406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节能、安全和低成本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题。以无间隙原子(IF)钢和双相(DP)钢为代表的第一代先进高强钢(AHSS)的强塑积(抗拉强度与总延伸率的乘积)约为15 GPa%,这不能满足未来汽车结构件的性能要求;以孪晶诱导塑性(TWIP)钢为代表的第二代先进高强钢的强塑积虽然可达60 GPa%,但合金成本高且冶炼技术复杂。以中锰(Medium Mn)钢和淬火-配分(Q&P)钢为代表的第三代先进高强钢,具有优异的强度与塑性,且合金成本较低,成为目前汽车用钢研究热点。基于中锰钢研究进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设计合金成分为Fe-5.9Mn-1.55Si-1Al-0.055C 和 Fe-8.9Mn-1.54Si-1Al-0.056C 的两实验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冷轧(和淬火)+退火工艺综合调控中锰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对中锰钢微观组织进行表征和测定。本文着重研究中锰钢中逆相变奥氏体和位错密度对屈服行为的影响,以及δ-铁素体形貌对中锰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的工作内容及主要成果如下:(1)Fe-5.9Mn-1.55Si-1Al-0.055C钢中变形马氏体经660~760℃退火,微观组织主要由超细晶的再结晶α-铁素体(α)、逆相变奥氏体(γR)和长条状δ-铁素体(δ)组成;740℃退火试样获得最优的强度与塑性结合,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延伸率分别为 824 MPa、980 MPa和32.8%。Fe-8.9Mn-1.54Si-1Al-0.056C钢中淬火马氏体经 620~700℃退火,微观组织主要是回火马氏体板条和逆相变奥氏体;奥氏体化后再经660℃退火试样获得最优的强度与塑性结合,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延伸率分别为763 MPa、1001 MPa 和 30%。(2)利用液氮深冷和调整退火后冷却速率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冷轧后退火Fe-5.9Mn-1.55Si-1Al-0.055C钢的屈服行为。将720℃和740℃退火后试样进行液氮深冷,其γR的体积分数分别降低2.2%和5.4%,相应屈服平台分别延长0.9%和0.8%。证实了逆相变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和力学稳定性影响TRIP效应的活跃性,活跃的TRIP效应能够进而短屈服平台。控制760℃退火后冷却速率,基于XRD测定760A、760W和760NaCl试样中铁素体的位错密度分别是1.35、1.59和2.61(×1014m-2),屈服平台长度分别是4.7%、2.5%和1.7%。证实铁素体中位错密度增大,提高了 Lüders带应变传播速率,进一步缩短屈服平台。(3)系统研究了 Fe-8.9Mn-L54Si-1Al-0.056C钢的屈服行为和屈服强度。该钢中WQ-620试样仍会表现出不连续屈服现象,这是位错与间隙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而AQ-620试样中活跃的TRIP效应消除了屈服平台。AQ-620比WQ-620试样屈服强度之所以高27 MPa,是因为α’T(α)中位错和晶界强化所致。前者α’T(α)中位错密度和平均晶粒尺寸是 1.71 ×1014 m-2 和 0.92μm,后者是 1.39×1014 m-2 和 1.01μm。(4)提出并验证中锰钢中δ/α’界面可以作为γR形核点。δ-铁素体影响γR的形核、体积分数及稳定性;此外δ-铁素体相对α-铁素体和γR来说属于软相能提供更大变形,且粗大长条状δ-铁素体晶粒有利于位错运动。
其他文献
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在全球各个角落迅速兴起,在为科技发展和经济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能源。在数据中心能耗中,空调系统所占据的能耗比很高,当前绿色数据中心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空调冷却系统的优化。由于数据通信设备需要稳定可靠运行,服务器的入口温度需要稳定在一定范围,而冷空气的供应分布是不均匀的,靠近机房空调(CRAC)一侧的机柜服务器的冷空气经常供应不足,机柜入口温度过高
轻量化生产理念的广泛应用,使得铝合金被不断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的铝合金废屑的产生。A356铝合金则由于其良好的成型性、中等强度、良好的耐蚀性等,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轮毂制造中。本次研究基于绿色制造的环保理念,结合传统的大塑性变形的理论基础,分别运用热挤压锻固态再生、高能球磨与热挤压相结合等方式,利用A356铝合金车削屑制备Al-Si-Mg/Fe铝合金块体材料,旨在
遗产不仅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更是时代使命的担当者。随着人们对遗产价值认知的不断深化,“保护目的”、“为谁保护”和“谁来保护”等问题被不断探讨和论证,我国遗产保护逐渐从政府主导下的绝对性保护向重视传承发展的公众性保护转变。遗产是过去的,更是当代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每个时代都能寻找到与之对话、交流的方式,使其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真正让遗产“活在当下”。以人为核心、注重文化内涵的新型
疲劳性能是材料非常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也是进行结构可靠性设计及评估的基础。为了描述疲劳过程,人们提出了各种方法和理论,其中热像法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在科学和工程上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本论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疲劳试验费用昂贵、耗时长久的不足,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进行探究,旨在提出一种能够高效准确获得试件材料疲劳寿命的理论预测模型和试验验证方法。主要工作包括:(1)结合温度变化曲线分析
镁锂合金是密度最低的结构金属材料,有良好的的导电、导热、可延展性等优点,在航天、军工、电子产品等领域均有应用。普通镁锂合金强度较低,通过添加Al元素可以有效地提高强度。多向锻造工艺是一种高效制备细晶材料的塑性变形工艺。本文以合金Mg-2.65Li-7.05Al-2.08Zn-0.15Y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向锻造和热轧工艺制备镁锂合金板材,并对加工过程中试样不同状态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超塑性进行分
纯钛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耐蚀性等,仍是目前临床医疗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医用材料之一。然而,纯钛强度较低,无法用于诸如股关节、膝关节等人体承载力较大的部位,因而限制了纯钛的应用范围。经传统轧制、挤压等冷加工工艺处理后纯钛强度显著提高,但塑性明显降低。脉冲电流处理(EPT)是一种新型的热处理技术,除具备常规热处理效果外,还具有促进再结晶、治愈缺陷损伤等作用。因而本研究将传统冷轧与EPT相结合,探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性能和一定的抗氧化性能,主要应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叶片等热端部件。在实际服役时,除了要承受强烈的高温冲击,还会由于残余燃料堆积和海洋环境中的盐的交互作用形成热腐蚀效应,加速合金叶片失效。因此,通常采用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如预氧化和高温防护涂层技术来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预氧化是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预先在合金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模具的使用要求逐渐变高,模具的失效问题也日益突出。激光熔覆作为一种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具有稀释率低,熔覆层与基体结合方式为冶金结合等优点。本文以TiC和Inconel718作为熔覆材料,以H13为基板,使用光外同轴送粉的激光熔覆设备作为实验设备,并通过仿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研究工艺参数对熔覆层温度场及宏观形貌等方面的影响。此外,研究了 TiC含量对熔覆层的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单质B是一种高质量热值、高体积热值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是最有潜力的富燃料固体推进剂的燃料,同时在材料加工、汽车安全气囊、超导半导、军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Al-B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应用物质,主要以AlB2和AlB12两种铝硼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通常被用在铸造中的晶粒细化剂,推进器燃料替代物。目前制备单质B/Al-B合金的主要方法都存在着不同的缺点,如制备成本高、实际产量低、产品纯度不达标等,
Ti-30Zr-5Mo合金是一种新型亚稳β型钛合金,在变形过程中发生形变诱发α’马氏体相变。形变诱发α’马氏体相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Ti-30Zr-5Mo合金的变形行为、加工硬化行为和力学性能。了解各种影响因素对形变诱发α’马氏体相变的影响有益于调控Ti-30Zr-5Mo合金综合性能。所以,本实验探究了应变速率、β相晶粒尺寸和变形温度对形变诱发α’马氏体相变、以及对合金力学性能和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