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基于杭州飚车案的博弈模型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突破了4亿大关。社会都是由人组成的,当网络世界内部的人数达到一定的规模,也会形成一个与现实社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社会。现实社会发生的事情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网络社会产生影响,而网络社会发生的事件,也会在现实社会中有所体现。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之中,因而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的社会矛盾的凸现甚至是激发。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特性以及人们日益苏醒的权利意识,使得广大的网民可以通过网络来发表自己在现实社会中惮于发表的看法,网络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成为了一种宣泄的途径。大量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也开始出现,尤其是“涉腐”、“涉富”、“涉权”等三类事件通常都会引发大量的网络热议。网络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了我国不容忽视的一类社会现象。   本文首先研究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以及基本的内涵,随后对我国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基本的分析,并且对其大致的类型进行了研究,之后以杭州飙车案为实证分析模型进行博弈演绎,提出了处理一般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和建议,最后,对上述的研究和分析做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了解我国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并且妥善的处理导致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中国的网络互动剧正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网络红星。2008年9月,国内首部由观众决定剧情发展的网络互动剧《Y.E.A.H》在凤凰宽频首播,引发网络互动剧的热潮;随后,《苏菲日记》、《赵
行业协会作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具有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行业代表四大功能,在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依托行业协会力量组建行业技术研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职院校从起步到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起步于1998年,近年来,该省民办高职院校在数量、质量、层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
期刊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经籍会通》卷4认为:“遍综前论,则雕本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雕版印刷是否肇始于隋代,尚有待商榷,而胡氏后三句的评价却为历来专家所极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