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要求学习者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教育领域,教育的关注点已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著名教育学家McDevitt(1997:34)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独立的学习者。本文的写作动机源自于笔者对于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的观察和课后交流。根据对某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学习自主性状况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他们仍视教师为学习上的权威;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多讲;渴望教师帮他们找出他们学习上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他们更多依赖于教师来引导他们的学习。调查数据也显示出,高分学习者比低分学习者表现出更好的学习自主性,尤其是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策略的使用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可见,自主性对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当务之急。基于调查得出的数据和分析,本文进行了一项实证性研究。本实验以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为理论框架,从动态教与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师、学生、学习任务和资源,以及学习环境这四个方面出发,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途径和实践意义。本实验选取两个班参加,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发现,通过各个环节方面的努力,实验班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主学习意识明显提高,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成绩好于对照班。同时也证明,学习自主性与学习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学习自主性水平越高,学习效果越好。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对全文的简要介绍,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动机以及文章整体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着重介绍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和自主学习研究的实践依据。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文章的实验部分。第三章是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状况的调查。第四章为实证研究,针对第三章发现的问题,通过实验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第五章是对实证研究结果做出具体分析和讨论。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总结了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同时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启示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