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大众媒体和沟通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受众越来越关注国际事务并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国际资讯。电视直播节目,特别是关于国际重大事件的直播应运而生。但是,如何解决其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问题?电视同声传译因为其独特的优势而开始运用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在中国,电视同传在本世纪初才得以应用。作为新型的口译形式,国内关于电视同传的研究本就不多。其中大部分是电视译员对自身经验的评价,对国外相关研究的概括总结,或是探讨电视同传的发展方向和质量评估。电视同传从工作环境、参与者、内容与形式到质量评估与会议同传都有差异。然而电视同传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导致电视同传的问题更加严峻。电视观众以主持人的标准来衡量同传译员,使电视译员的声音、用词和流畅度的要求远高于会议译员。而电视台为同传译员准备的仪器设备却明显达不到会议同传的标准。电视同传的工作性质又使得同传译员缺少准备时间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选取了近年来国内使用电视同传的重大事件为语料,即奥巴马宣布本·拉登死亡的演讲和奥巴马胜选演讲的电视同传版本。通过分析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本文试图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办法。电视同传译员可以运用语气来达到声音清晰悦耳,运用增补法达到用词简洁,运用省略和转换使语言流畅。同时,电视台可以通过为译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标准的仪器设备来提高电视同传的质量。译员自己也要不断积累知识,在声画一致的同时注意与电视节目相关的各方人员的协调配合。大部分国内研究都只是提出电视同传的困难及挑战。但本文将电视同传的问题明确划分为语言问题及非语言问题,并通过研究实际语料来分析具体的应对策略。虽然在电视同传的理论研究以及所选材料的范围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本文为电视同传特殊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为电视同传译员指出了具体实践中的一些应对办法和建议。作者希望通过此研究唤起翻译研究者、电视台以及普通民众对于电视同传译员的关注与重视,吸引更多学者投入到电视同传的研究中,推动电视同传的深入研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