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行为金融学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而过度自信理论作为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更加没有得到完善与成熟的研究。过去学者们大多把研究的焦点放在如何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于投、融资及并购等决策的影响上,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还未形成统一结论。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已有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业绩有显著影响。至于内部控制能否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改善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为金融学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而过度自信理论作为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更加没有得到完善与成熟的研究。过去学者们大多把研究的焦点放在如何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于投、融资及并购等决策的影响上,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还未形成统一结论。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已有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业绩有显著影响。至于内部控制能否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改善决策质量,从而调节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两者的关系,目前鲜有学者研究。
基于此,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7至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业绩产生负向影响;而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业绩产生的负向作用越小。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1)内部控制五要素中,控制活动以及内部监督两者的调节作用更显著;(2)与国有企业相比,在非国有企业中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的负向关系更显著,内部控制质量的调节作用也更明显。(3)与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相比,在非四大审计公司中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的负向关系更显著,内部控制质量的调节作用也更明显。本文丰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研究,对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政府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亦提供了有益启示。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逐步深化,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已然成为发展的新趋势。2010年国务院发布“新三十六条”,2013年国务院又颁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一系列的支持性文件鼓励实体企业进入金融领域,通过持股金融机构实现真正的产融结合。据wind数据库统计,截止2007年底我国有235家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截止2017年底,我国有2911家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产融结合正
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改革成果和投资效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通过融合不同所有制资本的优势,形成多种产权主体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决策机制和经营机制,激发国有企业的内生动力,提升投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但与此同时,不同性质的产权主体进入国有企业,有其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如何博弈制衡成为混改落到实处的
董事会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代表股东的利益,主要职责之一是监督公司管理层的行为。董事会发挥上述作用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董事会的特征,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研究董事会成员性别多样性、年龄多样性、国籍多样性和背景多样性等因素对董事会监督效果的影响,而很少有从董事任期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探讨董事任期多样性对董事会监督效果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董事任期长度背后所隐含的履职经验的丰富与否和人际关系所带来
众所周知,激励机制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都备受关注,企业如何设置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也一直都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研究重点。以往的研究文献表明,由于员工会从工作中感到负效用,因此企业会通过一定的货币激励方式激励员工付出努力以获取较高的绩效。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员工工作的内容与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员工需要面对越来越新颖复杂的工作任务,当他们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时,他们不一定会从工
战略是企业制订长期目标的基础,是企业在实现既定目标这一过程中的行动和资源配置指南。因此,企业的经营特点和风险由战略决定,并反映着企业的战略部署。在行业经年累月的发展中,大部分企业会形成一套主流战略,称之为行业常规战略,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抵御行业常规风险,实现行业常规经营业绩。随着行业发展,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实现超常业绩,企业不得不另辟蹊径,偏离行业常规战略,学者们将企业战略偏离
审计质量与审计收费的相关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热点。对于审计质量,以往的文献主要研究了审计环境、被审计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影响;对于审计收费,主要研究了审计成本、审计风险及事务所层面的影响。在最近的审计质量研究框架中,审计团队被描述为审计质量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因为审计工作中涉及的复杂任务需要用到不同的能力和观点,使得审计师通常以一个团队执行工作,那么由多名审计师构成的相互合作
随着企业业务不断发展壮大,控制权和经营权往往会逐渐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因而会随之出现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所有者只有不断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监督,才能为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营业绩提供保障。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的一项治理机制,从经营目标、会计信息披露目标和合规性目标等方面入手,在企业内部治理中起着系统性的作用,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公司的错误行为,从而有利于企业改善其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并有效保障
融资渠道与资本结构的关系一直是财务学界热门的研究话题,很多学者研究了融资渠道受阻、债务融资渠道增加等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但是目前还鲜有文献研究股权融资渠道增加对企业融资行为和资本结构的效应。 近来,创业板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平台。创业板设立的早期,上市公司不能进行股权再融资,2014年5月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放开了创业板股权再融资的渠道,这为研究股权融资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走向“智造”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向前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是企业内部顶层设计之后具体实行的活动,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能够从根本上影响企业创新;作为企业中对创新负有全面责任的管理者,其个人特征也会对企业创新造成影响。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9至2018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梳理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并结合所获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决策,这也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基本经济制度实现的重要形式”,同时“国家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一起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员工持股”等,这也表明国有企业中推行混合所有制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