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农村人口大量的涌入城市,越来越多高素质的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的人力资本外溢情况更加严峻,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是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研究解决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问题,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缓解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界定人力资本及农村人力资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农村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并从健康、教育、迁移等角度分析农村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建立理论模型,论证低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及高素质劳动力的流出,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本文从健康因素、教育因素、迁移因素三个方面选择8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88-2013年我国31个省(市、区)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进行评估。评价结果表明,从1988年至2013年间,农村人力资本综合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并未改善东、中、西部各省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呈递减趋势状况,反而出现东、中、西部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区域差异更加明显。并与受教育年限法相比较,结果表明若没有考虑健康、迁移等因素衡量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即使受教育程度较高,也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为进一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利用1983-2013年我国1988-2013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数据,通过Arcgis绘制城乡收入差距四分位图,结果显示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在地理分布上并非匀质,而是东部低、中部次之、西部高的分布趋势,这与农村人力资本综合水平有相反的分布趋势,根据Geoda软件计算的Moran’s I值可以判断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构建SL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作为关键变量,研究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在对实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综合水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