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Ⅰ号气田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分布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中地区奥陶系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历沉积,结合后期构造运动和古岩溶作用的改造,该区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论文以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东部的奥陶系储层为研究对象,包括塔中62井区、82井区和塔中83井区等,以岩石学、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等专业学科为指导,使用了测井、录井、地震等技术手段,描述了研究区储集层的地质特征,并总结归纳储层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区域勘探现状的分析,研究区自下而上可分为三套储盖组合,据此分为三套油气组合,良一亚段+良二亚段、良三亚段和良五亚段+鹰山组上部。第一、第三气层组界线清楚,岩相差异明显,横向可对比性好。在区域沉积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岩性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综合分析,应用地层学原理和方法,揭示了研究区良里塔格组以礁滩复合体沉积为特征,岩性主要为生物灰岩和粒屑灰岩。塔中62区块位于礁滩体的主体部位,沉积相纵向组合以礁滩为主;塔中82区块沉积相纵向组合以灰泥丘为主。塔中83区块良里塔格组下部及鹰山组上部为半局限海台地相及台地边缘滩相,沉积微相以灰泥丘、粒屑滩为主,岩性主要为泥晶砂屑灰岩、隐藻泥晶灰岩。结合测井解释结果,通过岩芯描述、分析测试表明研究区第一套储层岩石以颗粒灰岩为主;第三套储层岩石以亮晶颗粒灰岩为主。储层类型以裂缝-孔洞型为主,孔洞-裂缝型次之。其中第一套储集为低孔低渗储层。第二套储集层为中孔低渗储层。储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储层整体以Ⅱ类、Ⅲ类为主,Ⅰ类储层较少。结合储层成岩作用和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建立了储层发育成因模式,提出了研究区储集层的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沉积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后期经历岩溶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改造,改造了储层的物性。对单井剖面和储层发育特征,储层横向变化规律研究,分析预测了储层的发育分布规律,综合评价和预测了优质储层的分布和有利的勘探方向,对于该区的下一步勘探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鄂州市中医医院院辖区2010年成年居民死因状况,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整理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的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下载的鄂州市中医医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