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藻海无边》中的身份危机与身份建构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sa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英国殖民地牙买加,有着克里奥尔人血统的琼·里斯,如今被誉为英国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虽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欧洲度过,琼·里斯对西印度群岛却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处于两种文化的边缘,经受着两种文化的碰撞与冲击,琼·里斯深受身份归属的困扰。她的作品多以她的出生地为背景,充满了异域色彩和自传色彩。《藻海无边》这部小说也不例外。  《藻海无边》于1966年出版,随即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各流派文学评论家研究的经典文本。本论文主要从后殖民的角度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小说中三个代表人物——安托万内特、罗彻斯特、克里斯托芬,检视《藻海无边》中克里奥尔人、白人与黑人之间复杂的种族关系,以及在他们之间因殖民所产生的权力关系,探讨后殖民背景下的身份危机和身份建构。作为克里奥尔人,安托万内特经历了徘徊于白人世界与黑人世界之间找不到归属的尴尬。她通过与白人结婚找寻自我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作为白人,罗彻斯特渴望在殖民地证明他的殖民者权威,但殖民地的陌生和神秘触发了他沦为他者的恐惧,导致了最终对安托万内特的疯狂残害。作为黑人,克里斯托芬是敢于挑战罗彻斯特的勇者,却也只能勉强捍卫自己的身份,拯救不了安托万内特的命运。在琼·里斯的《藻海无边》中,殖民地黑人不是殖民主义的唯一受害者,与其相关的所有人,包括白人殖民者和克里奥尔人,都遭受着殖民主义所导致的身份危机,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抗争和寻求自我。小说的人物刻画及悲剧结局见证了殖民主义的罪恶,也揭示了琼·里斯对于身份问题的态度。
其他文献
随着近几年非虚构写作的兴起与发展,其中绝大部分为在场主义写作,我国文坛的格局正发生着变化。这一文学类别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已得以出版,并且在不远的将来非虚构性写作会逐渐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女性智慧和能力的赞美。在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她刻画了不同于以
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纷纷运用合作原则及其各准则对各种语言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如委婉语、反语、幽默、谎言、模糊语等等,但
本文旨在从认知文体学角度分析和阐释叙事小说中的思维风格是如何通过语言建构的。在文体学中,“思维风格”这一概念由Roger Fowler创造,指语篇中的语言范式所折射出的某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