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原有布局对周边居民及公共设施所造成的安全威胁日益凸现出来。作为一项旨在降低城市安全风险的重要公共政策,自2009年起,上海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布局调整政策。经过几年的努力,大部分“104区块”(即由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确定的104个规划工业区块)外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得到了调整(调整包括关闭、转产或搬迁),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执行政策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区县政府以及危险化学品企业的阻力,产生了各种形式的政策执行阻滞,导致政策在原计划时限内未完全执行到位。本论文所研究的正是该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并围绕利益博弈分析原因所在,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上海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布局调整政策执行的基本情况,包括政策制定的背景、执行的过程,以及该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障碍:法律支撑不足、区县政府积极性不高、政府扶持力度不大、企业调整成本高、企业“进区入园”通道不畅、由于现实需要部分企业不得不保留等,并将政策执行阻滞形式梳理归纳为区县政府观望式、选择性、替换式执行政策以及企业抵制政策。之后,通过建立简单博弈模型对市区两级政府间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企业如何围绕经济利益与区县政府进行博弈,以及企业通过与区县政府形成“共谋”间接同市政府进行博弈,并挖掘造成非合作博弈以及政策阻滞背后的原因所在,即:各政策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以及制度供给不足导致无效均衡。最后,运用政策执行理论相关知识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化解各博弈主体利益冲突,包括提高各主体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布局调整政策的价值认同、给予合理的利益补偿;完善危险化学品企业布局调整政策执行配套制度,包括法律法规、信息沟通机制、监督考核制度、调适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