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老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酐(Cr)水平。探讨阿托伐他汀药物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老年ACS患者的安全性。  方法:连续住院老老年ACS患者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定义符合WHO标准,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定义符合ESC、AHA、ACC于2007年发布的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随机分为三组,在给予拜阿斯匹林、丽珠欣乐、氯吡格雷等基础药物治疗外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20mg/d、40mg/d睡前服用。在给药前和第14天空腹抽血测定hs-CRP、IL-6、TC、LDL-C、ALT、AST、CK、Cr水平。IL-6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s-CRP、TC、LDL-C、ALT、AST、CK、Cr应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三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  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水平一致2 hs-CRP的变化阿托伐他汀10mg组治疗前hs-CRP为1.02±0.32,治疗后为0.96±0.30(P=0.01);20mg组治疗前hs-CRP为1.00±0.31,治疗后为0.79±0.26(P=0.000);40mg组治疗前hs-CRP为1.03±0.29,治疗后为0.65±0.21(P=0.000)。阿托伐他汀10mg、20mg、40mg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s-CR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阿托伐他汀20mg组比10mg组、40mg组比10mg组、40mg组比20mg组hs-CRP下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00、P=0.033)。hs-CRP降低呈剂量依赖性。  3 IL-6的变化阿托伐他汀10mg组治疗前IL-6为6.40±0.58,治疗后为6.35±0.60(P=0.018);20mg组治疗前IL-6为6.53±0.54,治疗后为5.91±0.58(P=0.000);40mg组治疗前IL-6为6.36±0.63,治疗后为5.45±0.82(P=0.000)。阿托伐他汀10mg、20mg、40mg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L-6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阿托伐他汀20mg组比10mg组、40mg组比20mg组、40mg组比20mg组IL-6下降水平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00、P=0.022)。IL-6降低呈剂量依赖性。  4 TC的变化阿托伐他汀10mg组治疗前TC为4.78±0.74,治疗后为4.66±0.67(P=0.077),阿托伐他汀10mg组治疗前后TC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mg组治疗前TC为4.81±0.84,治疗后TC为4.37±0.83,(P=0.000);40mg组治疗前TC为4.94±0.77,治疗后TC为4.13±0.65,(P=0.000),20mg、40mg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阿托伐他汀20mg组比10mg组、40mg组比10mg组、40mg组比20mg组各组间T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 P=0.000)。TC降低呈剂量依赖性。  5 LDL-C的变化阿托伐他汀10mg组治疗前LDL-C为3.19±0.86,治疗后为3.15±0.85,(P=0.062);表明阿托伐他汀10mg组治疗前后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mg组治疗前为3.20±1.02,治疗后为2.86±0.95(P=0.000);40mg组治疗前为3.24±0.71,治疗后为2.63±0.65(P=0.000)。阿托伐他汀20mg、40mg组治疗后L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20mg组比10mg组、40mg组比20mg组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P=0.342),40mg组比10mg组L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  6 ALT、AST变化阿托伐他汀10mg、20mg组中无因ALT和(或AST)增高>3倍正常上限而停药者,阿托伐他汀40mg有2例ALT增高>3倍正常上限而停药者。  7 CK、Cr变化阿托伐他汀10mg、20mg、40mg三组患者各组治疗前后CK、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间CK、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未出现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损害。  结论:  1老老年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不仅能降低血脂水平,而且能有效降低体内hs-CRP、IL-6水平,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2老老年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不仅有积极的抗炎、调脂作用,而且不良反应少。阿托伐他汀20mg/d,既能使老老年ACS患者获益又能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3阿托伐他汀40mg组肝酶升高副作用有增多趋势。  
其他文献
一、关于“主体性”的哲学诠释    在西方近现代哲学、社会文化思潮中,关于人的主体性研究一直是个重要的课题。文艺复兴时,新兴的资产阶级率先发出了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他们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指出人应理性地参与世俗社会,承担社会义务,享有应有的个人权利,提倡民主、自由、博爱。这是人类主体性的重大觉醒和发展,是对强加在人的主体性之上的宗教桎梏的解放。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具有
高等学校负有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也是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德育与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是高等学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道德建设。高等学校把“诚信教育”全面地渗透在大学生德育教育管理中,是贯彻中央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在德育教育中积极推进诚实守信教育,并对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加以研究和实施,
目的:肺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肺腺癌死亡居恶性肿瘤首位。化学治疗在肺腺癌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虽然化学疗法方案等不断进行完善,但化学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