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出口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贸易额长期位于世界前列。然而,由于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生产与贸易体系中,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等低端要素优势,专业化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我国出口产品整体技术水平依然不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面临的贸易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等也在不断上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出口技术水平、培育新的外贸优势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对不同集聚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接着,本文计算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指数和多样化集聚指数,从结果来看,我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普遍较低。随后借鉴Xu&Lu(2009)的做法,对Hausmann(2005)的测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并使用国研网统计局数据库的中国2004-2015年HS-2位码出口数据,测算了中国大陆30个省级地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结果表明:(1)分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都在逐年上升,且差距不断缩小(2)分产业类型来看,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更高。在控制了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等变量后,本文进一步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全国层面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显著促进了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且多样化集聚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约为专业化集聚的三倍;(2)分区域来看,在东部地区两种集聚的作用效应均显著为正,而中西部地区仅有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效应显著为正;(3)分产业类型来看,多样化集聚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对不同类型的产业来说存在一定差异,而专业化集聚仅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最后,本文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合理选择集聚模式以及完善制度建设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