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磨头磁流变抛光装置设计及实验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bq1981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光电材料加工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超精密加工技术面临巨大的挑战,不断出现新的超精密加工方法。磁流变抛光技术以其柔性、高精度特点已经被应用到光学表面的超精密加工,但如何提高磁流变抛光的加工效率是超精密加工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传统轮式磁流变抛光单点加工效率低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磨头磁流变抛光方法,利用多块磁铁组合形成磁场发生装置,在抛光轮表面形成一组柔性微磨头对工件表面进行加工。首先,分析了多磨头磁流变抛光加工原理,研制了相应的抛光试验装置,可以实现工件的多点同时抛光,通过轨迹扫描以实现对平面、2.5D曲面的均匀加工。利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旋转抛光轮及传动装置、磁铁及其装夹装置、磁流变液循环系统分别进行了优化设计。其次,采用磁场仿真和定点抛光试验优化了磁场发生装置。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Maxwell分析了不同磁场分布方式与磁极间距时抛光轮表面的磁感应强度及其分布情况,采用数字特斯拉计测量了抛光轮表面实际磁感应强度及其分布,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进一步采用单晶硅基片的定点抛光试验验证了磁场仿真结果,根据抛光斑的去除轮廓与峰值点的表面形貌分析不同磁场分布方式与磁极间距对材料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磁场分布方式对抛光区的磁场分布有很大影响,磁铁轴向充磁同向排布与径向充磁异向排布时,具有较高的磁场强度和较好的多磨头效果,能实现多磨头磁流变抛光原理,其中轴向充磁同向排布时加工效率较高,工件表面材料去除模式是塑性去除。但采用径向充磁同向排布时,由于抛光区磁感应强度较低,磁流变微磨头无法对工件进行有效地抛光。磁极间距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有直接影响,在磁极间距为4mm时,峰值点的磁感应强度分布相对均匀,材料去除也相对均匀。最后,利用优化后的多磨头磁流变抛光装置,对单晶硅片进行去除函数试验,分析了去除函数的形状、去除轮廓与表面粗糙度分布。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铁粉浓度、磨料浓度、抛光轮转速、磁流变液流量、加工间隙、轴向摆动距离、加工时间等参数对单晶硅片的去除函数及抛光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对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W3粒径的羰基铁粉32vol%,W3粒径的Al2O3磨料5vol%,抛光轮转速150r/min,磁流变液流量2.4L/min,加工间隙0.8mm,轴向摆动距离10mm,摆动速度10mm/s,采用该优化工艺对单晶硅片连续抛光2h,峰值点的表面粗糙度从Ra180nm减小到Ra3.8nm,峰值去除率达到0.149μm/min。
其他文献
棉织物穿着舒适,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但同时也隐藏着微生物繁殖的风险,易于造成身体异味或者疾病传播,因为在服用过程中,织物表面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是细菌生长的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均是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两国的经贸合作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两国关系稳定和健康前行的“压舱石”。自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四十多
1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常规功能训练、常规功能训练结合肩胛骨松动训练两种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对冻结肩松解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种康复训练方式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比较分
根据该校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和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优化,结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需要,设计出了一套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B/S结构,并利用My SQL作为后台数据库的
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型媒体传播关系已经是当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进行优化,是"传统媒介"向"新型媒介"转型过程中的一
《氓》作为一首叙事诗,"事""情""人""理"是必须关注的四个方面。教师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互文对读法、品悟法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深处发现人物身上的善恶美丑,进而思考
<正>棕色皮鞋、黑色衬衫、左手表右手串,脖子上还挂着大金链,在北京新发地,商用汽车新闻记者一眼就看到了他。在一众卡车司机当中,杨树臣显得格外不一样。带着这份好奇,确认
阴阳学说的哲学基础、"型"本原的物质探究、"适合"与"忠实"的翻译标准以及读者立场的策略思考共同构成了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本质化特征。它适用于所有文本的指导,属于综合性策略范
9月28日,以“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为主题的第15届亚洲纺织会议暨第九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绍兴柯桥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
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干预绿色转型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实践。按照Lewin提出的行动研究框架"问题—计划—行动—观察—评估"五个阶段探讨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有效干预途径,过程中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