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股抑价(又称IPO抑价)是存在于世界范围内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自1975年美国学者Ibbotson和Jaffe提出以来,吸引了诸多学者利用信息经济学、博弈论、行为金融学、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制度经济学等等学说对其进行研究,但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其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尚没有统一的定论。IPO抑价被认为是现代金融学研究的十大谜题之一。同时,伴随着金融研究的不断深入,流动性风险越来越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现有研究证明流动性风险具有系统性。本文在订单驱动市场条件下,从流动性风险角度对IPO抑价问题进行研究。全文核心内容如下:1.本文对国际、国内新股发行制度和IPO抑价现象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国际新股发行制度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各成熟市场中发行制度的共性机理,及不同发行制度下IPO抑价现象的差异,并与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和IPO抑价现象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新股发行制度的差异是造成我国IPO抑价显著高于国际成熟市场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的相关建议。2.本文从流动性四维角度和量价结合的角度,通过分笔交易数据深入分析了新股流动性风险的变动特征。在日内变动特征方面,新股上市首日流动性风险呈“L”形;在日间变动特征方面,新股上市初期逐日流动性风险仍然呈“L”形。这表明上市初期,新股具有较高流动性风险。采用统计检验方式发现,不同股票的流动性风险与IPO抑价正相关。3.本文从信息非对称角度,提出了订单驱动市场中股票流动性风险形成过程,并分别针对固定价格发行制度和询价发行制度,推导了不同发行制度下,流动风险对IPO抑价的影响。针对固定价格发行制度,本文采用“两阶段模型”描述新股发行过程,结合贝尔曼最优化原理,建立新股二级市场均衡报价模型,并与新股投资者决策相结合,构建了新股流动性风险影响IPO抑价的关系模型,以及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对IPO抑价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的关系模型估计方法。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订单驱动市场中流动性风险对IPO抑价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询价发行制度,本文基于询价制度揭示信息程度不同,分别探讨了完全和非完全信息揭示条件下的新股定价过程,发现非完全信息揭示条件下流动性风险对IPO抑价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研究还发现我国询价发行制度无法完全揭示私有信息,我国询价发行股票的流动性风险仍然是影响IPO抑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