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对人力资源培养的需求及重视,如何诱发员工的主动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绩效,进而提升企业整体业绩,成为所有企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只有直面人性,从尊重人性的立场出发去满足内部员工才能在知识创新3.0时代获得永续流量,维持长久发展。找到员工内心的“原始追求”并通过满足员工的“原始追求”诱发员工可持续性积极工作行为,产生个体的正向工作绩效,进而带动企业整体业绩改善是当下管理者可以借鉴的一条有效管理指导路线。需求理论尝试发现员工的“原始追求”,将其解读为基本心理需求,并对员工的“原始追求”进行解构、剖析,探究员工“原始追求”的作用机理。基本心理需求理论的提出揭示了引发员工动机的基本心理需求的构成以及特定的组织环境对员工行为与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为管理者了解员工内心基本心理需求,通过满足员工的职场基本心理需求促进员工持续性主动行为的产生,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带动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虽然西方学者提出的基本心理需求理论在西方已被反复检验证明并广泛用于指导管理实践,但是西方基本心理需求理论的普适性还是引起了一些学者的质疑与针对性研究,而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质疑的恰当性。同时,在中国对基本心理需求的研究并不充分,大多是将西方职场基本心理需求的概念、维度与测量量表直接应用于中国情境,鲜有考虑到中西方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可能引起西方基本心理需求在中国的“水土不服”,具有“强制一致性”的嫌疑。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西方已有相关理论基础,结合中国本土文化,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究职场基本心理需求在中国的维度构成,开发中国职场基本心理需求量表。本研究表明中国职场基本心理需求由关系需求、自主需求、职业需求三个二阶因子构成,关系需求又包括尊重与认可需求、和谐需求和公平需求,自主需求又包括工作特征和互动方式,职业需求又包括职业安全和职业规划。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与中国职场基本心理需求模型构建与量表开发研究相关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回顾了西方基本心理需求理论的概念和主要特征,西方职场基本心理需求理论的概念和在中国的现有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述评,提出本文的研究意图;第三章研究设计。本章针对此次研究采用的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研究过程进行方案设计;第四章质性研究。本章展开对扎根理论的具体实施过程,首先通过访谈收集数据,然后采用三级编码处理数据,得到初步的中国职场基本心理需求理论模型;第五章定量研究。本章展开对定量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首先进行初始量表预试,在此基础上进行大样本问卷实证检验,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信度、效度的检验;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结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此外,介绍了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