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中外银幕中的女性教师形象——兼作对我国教师专业化历程的反思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en88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女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直是以“无性别的劳动者”存在的,论文在这一背景下,用西方女性主义视角对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各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进行了批判和重构。女教师是否应该被特别对待?在这样的思考中,本文试图从电影和现实的两方面,探讨优秀女教师具有的品质及其女性特征的突现与遮掩。 论文从电影和现实两个维度切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1)从中外影视作品入手,诠释并分析影片所建构的理想女教师形象。以《乡村女教师》(前苏联)、《蒙娜里莎的微笑》(美国)和《美丽的大脚》(中国)三部电影为例,通过对电影故事的文本分析,呈现了三位个性鲜明的经典女教师形象:为前苏联基础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中国教师的职业偶像--瓦尔娃娜,个性张扬、教学生自由思维的另类女教师--沃森、坚强可爱、执着奉献的天使--张美丽。这三位女教师女性特征的突现与遮掩引发了我们对教师专业化缺少性别向度的思考。(2)从现实中的优秀女教师入手,分析在教育实践中脱颖而出的女教师形象。倡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霍懋征和自喻为“奔腾的涌浪”的李吉林。 在此基础上,论文转向理论。先是对“无性别”的教师专业化的背景做了铺垫性介绍: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及标准、当今各个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情况、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接着诠释和分析了女性视角的教师专业化:由西方女性主义浪潮引发的反对男权化特征(职业和家庭、女性化职业和专业化职业、妇女工作和生育母职三个对立)和女性教育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观(重视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倡导关怀伦理、强调非理性精神)。 最后,论文得到结论:西方女性主义适合于西方文化,任何西方理论被中国引进和接受,都要考虑中国的国情,中国女性学的终极目标:平权与和谐。在对这种平权与和谐的追求中,反思到我国教师专业化并没有给女性教师太满意的生存空间,但我们有理由满怀信心的期待着……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室的相关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延缓压力负荷大鼠心衰进程,改善心衰症状,这种改善是基于有氧运动对心肌线粒体功能的调节的,尤其是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的活
对《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第19次会议关于加速逐步淘汰氢氯氟烃(HCFC)的第XIX/6号决定及相关的第XIX/8号与第XIX/20号决定,作了全面、完整、详细的介绍与解读;针对目前行业
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入高深专门知识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有特定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专业调整是实现
人类社会正经历全面步入信息化社会和知识时代,获取大量信息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人所共识。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互联网已与每个人的生活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