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轮纹病是苹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苹果枝干和果实,因其防治难、危害重,是目前我国苹果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为了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的敏感性现状,从有代表性的苹果种植区采集、分离了98个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sp.Piricol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对98个菌株的EC50值在0.0054—3.3253 mg/L,平均值为0.4256±0.1090 mg/L。其中,菌株XX2B(EC50为3.3253 mg/L)对戊唑醇的敏感性较低,QF2(EC50为0.0054 mg/L)对其最敏感,其毒力倍数是XX2B的620.38倍。山东省、陕西省、河南省和辽宁省的苹果轮纹菌对戊唑醇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57150.4612 mg/L、0.5348 0.6935 mg/L、0.4020 0.1006 mg/L和0.2667 0.2083 mg/L,表明辽宁省的苹果轮纹菌对戊唑醇的敏感程度最高,山东省的敏感性最低。但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应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敏感性的33个B.berengriana f.sp.piricola在苹果枝干上接种后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苹果轮纹病菌菌株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来自苹果主产区33株苹果轮纹病菌接种在苹果枝条上的病情指数平均值为25.94±4.82,不同的菌株接种在苹果枝条上的病情指数差异显著。采用3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尿素提取法、氯化苄提取法以及SDS-CTAB提取法)对苹果轮纹病菌的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能提取到苹果轮纹病菌的基因组DNA。其中,SDS-CTAB法效率最高,提取的DNA质量最好,但是耗时较长;尿素提取法操作简单快速,但是提取的DNA质量较低;氯化苄提取法获得的DNA纯度最低,蛋白质污染严重。三种方法所提取的DNA经ITS试验检测与电泳结果分析表明:DNA扩增效果良好,可满足该真菌rDNA ITS分析的要求。利用引物ITS1/ITS4和Bt2a/Bt2b克隆了苹果轮纹菌ITS序列和β-tubulin基因片段并测序。截取苹果轮纹菌rDNA的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与其它轮纹菌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发现敏感性较低的三株苹果轮纹菌(QF8B,PL7,XX2B)与Botryosphaeria rhodina的ITS和β-tubulin序列相似性高达99%。构建苹果轮纹菌与其它轮纹菌ITS序列和β-tubulin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发现这三个菌与Botryosphaeria rhodina单独聚成一个分支,这说明柑橘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可能会侵染苹果并引起苹果轮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