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席财务官(CFO)制度是在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背景下,以保障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的,以财务监控与战略支持功能相分离为主要特征的机制的总称,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CFO制度还不完善,那么我国公司财务负责人是否有效发挥了CFO治理功能,以及哪些因素影响其治理功能的发挥呢?研究这些问题,对我国财务总监及总会计师制度向CFO制度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方法研究CFO制度的治理功能,即财务监控和战略支持功能,以2005-2010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5324个观测值作为样本,分别从盈余管理和公司业绩角度对CFO制度的公司治理效应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激励理论论证CFO制度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并提出CFO制度与公司治理研究的逻辑框架。 其次,本文从盈余管理角度研究CFO制度特征与财务监控功能的关系。结果发现:对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股权激励显著增强了CEO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CFO财务监控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发现,CFO和财务总监较总会计师而言,更好的发挥了财务监控功能;CFO个人特征对其财务监控功能有影响;而CFO担任董事并未增强财务监控功能的发挥。 再次,本文从公司业绩角度研究CFO制度特征与战略支持功能的关系。由于公司业绩与CFO薪酬存在内生性关系,本文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采用2S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研究发现:现金薪酬和股权激励均能对CFO起到激励作用,加强战略支持功能的发挥;CFO不同称谓并未反映其战略支持功能的差别;CFO个人特征与战略支持功能的发挥有关;但其担任董事一定程度上可能不利于战略支持功能的有效发挥。 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对我国公司CFO制度的建设提出建议。从改善股权结构,完善董事会治理结构、CFO选拔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强CFO制度的建设,更有效地发挥其公司治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