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纳结构梁静态和动态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2621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机电系统是基于纳米科技发展起来的新兴前沿技术。当结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由于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的影响,纳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和传统的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纳结构材料的力学特性、弹性模量和失效机理等都将发生质的变化,必须应用近代物理学的最新成果,在分子尺度上去研究纳结构的相关特性。本文借助分子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纳结构梁在真空和非真空环境下的静态弯曲特性和受迫振动响应特性,并定量计算出一些力学性能的表征参数。这对于全面认识纳结构的变形和振动过程的机理,指导纳结构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将为纳机电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适合于纳机电系统封装环境的流动区域,适合于碳纳米管和单晶硅材料仿真的势能函数和求解算法,模拟了静载下纳米梁的弯曲特性。采用边界层—恒温层—牛顿层结构建立了单壁碳纳米管、单晶硅纳米实心梁和空心梁的三维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Tersoff-Brenner势函数来描述碳纳米管原子间的相互作用,Tersoff势函数来描述单晶硅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利用Verlet算法的速度格式求解运动方程;应用VisualC++和MSModeling软件来编写程序和实现图形显示。计算结果表明:纳米梁结构表现出了明显的表面效应和尺度效应。由于纳米尺度上梁结构的表面积/体积比很大,使得碳纳米管的初始能量最高、单晶硅实心纳米梁的初始能量最低。小尺寸效应使得纳米梁的弯曲挠度、弯曲变形均不同于传统计算结果。通过过载失效的仿真结果观察到纳米梁的断裂处出现在梁与支撑体的结合处。  其次,提出了依据载荷与挠度关系曲线来求解纳米梁的等效弹簧刚度计算方法,进而精确求解出纳米尺度下梁的固有频率,并绘制出纳米梁的长度与固有频率关系曲线。受迫振动仿真结果表明纳米梁振动的初始阶段是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的叠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暂态响应逐渐消失而转化为稳态响应,但纳米梁系统的质心振动频率略小于外加激励频率。当外加激励的频率等于纳米梁的固有频率时,纳米梁发生共振现象。  再次,推导了自由空间和挤压空间的稀薄气体分子阻尼效应计算公式,使用MD混合MonteCarlo方法对不同气压环境下纳米梁进行振动仿真。当气压由1个标准大气压降到1000Pa时,纳米梁的振动频率增幅率为1.9%,振幅增幅率达163.63%,而由5个标准大气压降到1000Pa时,振动频率增幅率达3.67%;气压由1000Pa降到0Pa时,频率增幅率达6.6%,振幅增幅率高达12.26%。对于相同的压强变化幅度,处于相对低压时的压强变化对纳结构振动的影响要远明显于相对高压时的压强变化的影响。气压一定时随着梁的长度的缩短,振幅逐渐增大,空气阻尼影响占主要地位;当梁的长度达到某一值时,振幅达到最大;随着梁的长度进一步缩短,振幅却反而减小,固定端影响占主要地位。  最后,通过与其他学者的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作比较,间接说明本文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是准确的。主要比较了单壁碳纳米管的弯曲变形过程、单壁碳纳米管的弹性模量和不同载荷作用下单壁碳纳米管固有频率的变化趋势。
其他文献
冲压成形工艺所引起的冲压效应和几何效应对碰撞仿真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碰撞仿真精度,论文分析了冲压效应和几何效应分别对碰撞结果的影响,并构建一种考虑冲压成形
指导学生写作文,很多老师首先想到的是方法与技巧,但要注意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从目前的小学生来说,词语匮乏,语言不通顺,结构不明朗,表达不清楚,没有切实可感的材料,在情感
超声磨削加工是一种将超声磨削加工和传统机械加工相结合的复合加工方法。研究表明,超声磨削加工是加工难加工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陶瓷、玻璃等硬脆材料因其具有高强度、耐高
力觉主手是遥操作和虚拟现实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本文结合国家863计划项目“遥操作辅助正骨医疗机器人系统研究”和“远程医疗机器人关键技术与系统研究”,建立一种6自由度缩
每位教师都遇到过后进生,而且经常遇到,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近几年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我所遇到的
如今,微型系统在电子产品、汽车、军事、医学、航空、航天、环境监测等几乎所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微型系统还是主要依靠传统的化学电池提供能量,与之相比,碳氢燃料
在对车辆进行自动引导,无人驾驶,迹线机器人和寻迹机等的应用领域,迹线跟踪和分支识别技术是最重要的关键和核心技术,而迹线跟踪和分支识别技术的核心就是如何获取精确可靠的迹线信息。本设计在分析迹线跟踪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信息融合式迹线跟踪和分支识别技术的研究方法。系统设计了以微处理器STC12C5410AD为核心的迹线跟踪系统,选用了八个主动式红外传感器检测迹线信息,检测信息经过放大、滤波、A/D
白车身生产线工艺规划是决定汽车整车生产制造周期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工艺整体布局和设计仍然主要依靠人工凭经验设计,其设计思想、设计手段仍停留在较为落后的水平。为解决这
唐人小说记载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个愿当清官的县令,但无奈有一颗贪心和一双馋眼,见了“黄白物”就眼儿发红,心里发痒。他痛苦极了,找到阎王爷诉苦。阎王爷说,尔果真想当清官也
驱动桥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部件,是维系车辆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在现代交通运输向重载和高速化发展的今天,暴露在疲劳可靠性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要确保运输车辆的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