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近年来出现的电力供应紧张,再度考量中国电力生产的可持续性问题。电源结构是保障电力生产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中国电源结构的特点是:过度依赖火电,1985—2004年的20年间,火电所占当年总发电量的平均比例高达81.4%;核电发展落后,其所占最高比例为2004年的接近2.3%;水电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所占比例有降低趋势,而且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利用;新能源发电尽管前景较好,但受到发电设备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也相当滞后。这种不合理的电源结构不仅不利于电力生产的长期可持续性,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必须实现电源结构的合理化。而与电源建设密切相关的电力投资体制历经改革,目前实行的是“电厂大家办,电网国家管”的方针,遗憾的是,目前的规制政策并未对优化电源结构做出适当规定。此外,电价是影响电源建设的重要激励因素,但目前的电价改革仍未能起到其应有的调节作用,电价改革对电源结构的优化作用仍有待探讨和深化。本文认为,为实现电力生产的长期可持续性,就必须进一步探讨该产业的政府规制改革,从而优化调整电源结构。剖析现有电源结构所不利于电力生产可持续性的特点,针对现有电力投资体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而没有对优化电源结构做出相应的政府规制的现实,通过规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电源结构,以解决在发电侧引入竞争之后所面临的“市场失灵”问题,从而实现中国电力生产的可持续性。本文前言部分阐述了选题的提出及其意义和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二章阐述了改革开放后和当前的电力需求变动情况,预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以及2050年的电力需求趋势;第三章分析了中国现有电源对电力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主要从火电、水电和核电三个方面展开,分别阐述了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以及新能源等几个方面的资源情况、国际比较情况等;第四章对比分析了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电源结构情况,以期有所借鉴,并进一步明确了电源结构优化的方向;第五章探讨了实现中国电源结构优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