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和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42557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19358亿元,占总投入的45.49%。对公共资源投入及运行过程开展绩效审计,以提高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已成为审计机关业务的一种必然趋势。义务教育作为公共资源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体量庞大,对社会经济产生特有贡献,通过绩效审计可以使得小学教育提高运行效率。而一套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审计人员评价、判断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连接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的纽带,是审计意见或结论形成的依据。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及实地调研,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基础上,界定了绩效审计、小学教育绩效审计和绩效审计指标的概念。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小学教育绩效审计开展并不充分,现有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评价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未考虑社会公众的需求,缺乏与评价体系相配套的审计标准,亟需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为小学教育绩效审计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本文根据全国小学各项资源投入现状,利用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参考“两基”政策下的绩效指标,考虑到学校与企业的差异性,将平衡计分卡中的财务维度修改为经费配置维度,保留另外三个维度。再从该四个维度出发,构建小学教育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立九个二级指标和二十六个三级指标,并以X县小学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明确各项指标权重;运用功效系数法,将各项指标的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相应的分值;再计算各级指标对应的权重和得分,将其汇总,得出四个维度相对应的总分值,其中经费配置和内部流程维度得分较低,表明X县小学关于这两项维度的绩效产出不明显,应加大教学经费和师资力量的投入,提升教师待遇,招募更多优秀教师。而客户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得分较高,表明X县小学在该两项维度上的绩效产出效果令人满意,可见其对学生受教育质量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上有所重视,只需保持即可。通过对X县小学教育绩效产出的深入分析评价,以期为开展小学教育绩效审计评价提供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