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之后,几年时间里,我国也加紧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与此同时,档案馆也步入了“智慧档案馆”的建设轨迹中。学术界先后对智慧档案馆的背景、定义、特征和整体构建,进行了讨论;在档案馆的具体实践中,也把智慧档案馆视为发展目标和总体方针,逐渐展开建设。但对于智慧档案馆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对于核心的概念性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解,从而导致在实践方面没有坚固的理论支撑。因此,从理论层面上理顺智慧档案馆的一系列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对以上问题的观察和认识,引发了笔者对智慧档案馆研究的关注。本文以智慧档案馆基础理论层面为主要研究内容,文章以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探讨了智慧档案馆的定义、特征和功能,及其与数字档案馆的联系与区别。文章首先从含义上,深刻发掘了“智慧”的含义,并取其拟人化、广义的内涵。并依照“智慧”的这一理解框架下,对“智慧档案馆”做出了定义,并对定义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认为冠以“智慧”前缀的档案馆,应符合以上智慧的含义,并满足档案馆的总体定义、职责和任务,对智慧档案馆的概念含义提出了独特的看法与理解。其次,依照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和具体特点,总结出智慧档案馆的五大一般特征,即深度感知、立体互联、无线泛在、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再基于当前的技术能力所及、基于智慧档案馆特征的描述和指引,对智慧档案馆所能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和一定程度的畅想与展望。并再对以上含义、特征、功能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利用国际上通用的信息系统审计标准COBIT4.1中的成熟度模型,分析、对比得出智慧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的更高级形式的结论,认为二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文章最后,对于智慧档案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认识到未来档案馆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