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PTEN是目前在子宫内膜癌中突变率最高的抑癌基因。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PCR-SSCP)检测了3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抑癌基因PTEN外显子5、外显子8的突变情况,探讨子宫内膜癌PTEN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标本来源 组织标本来自于2001年1月至2002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住院手术患者31例及门诊患者10例,包括31例子宫内膜癌,10正常子宫内膜。每个病例均具有完整的临床病例资料。全部病例在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及性激素类药物治疗。31例子宫内膜癌中,内膜样腺癌25例,腺角化癌1例,腺鳞癌2例,透明细胞癌2例,浆液性腺癌1例。患者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6岁,分期及分级均采用FIGO(1988)标准,Ⅰ期19例,Ⅱ期7例,Ⅲ期4例,Ⅳ期1例;G120例,G28例,G33例。 1.2 方法:常规提取DNA,PCR扩增:外显子5引物的DNA序列为5’-ACCTGTTAAGTTTGTATGCAAC-3′,5′-TCCAGGAAGAGGAAAGGAAA-3′(339bp),外显子8引物的DNA序列为5′-CTCAGATTGCCTTATAATAGTC-3′,5′-TCATGTTACTGCTACGTAAAC-3′(558bp)。PCR扩增的反应条件为94℃5min,再进行 35个循环,94℃持续 lmin,55℃持续 Indn,72℃持续 Indn,最后1次循环结束后,于72℃继续延伸10ban。 SSCP检测基因突变将PCR扩增产物与等量的变性缓冲液混匀,97 t变性10min后,冰上骤冷,取样10pL上样于6%中性聚乙酸胺凝胶电泳,电压为150V。电泳时间6-sh,用硝酸银染色显示条带。用正常组织DNA扩增产物的SSCP带型作为阴性对照,如出现其他迁移率不同的带型则判断为有突变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 X‘检验和四格表确切概率法,用SPSSll.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 果 子宫内膜癌组31例中PTEN突变发生10例,突变率为32.2%,正常子宫内膜组 10例中无 1例发生 PTEN突变,P<0.05,H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0例0级有 9例发生 PITf:N突变上 例0-G3级有 1例发生 Fq’’--N突变,PITEN突变率分别为 45.0%和9.1%,P<0.05。2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N突变9例,突变率为36.0%。其他类型6例,PITI:N突变1例,突变率16.7%,H者无统计学差异,P>o.05。1、D、皿一w期Fq7Ii N突变率分别为33.3%在8·3%和20.0%,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突变发生率有递减趋势。肌层浸润<1”、>1/2的pTli N突变率分别为37.5%#14.3%,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突变发生率有递减趋势。外显子5S的突变率均为16.l%,各自发生于不同的病例中。未发现同时出现外显子5在突变的情况。外显子5与外显子8在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2· 讨 论 1997年 h等[’]在染色体 10q23.3处分离得到一种新的基因,命名为与细胞骨架蛋白tensin同源在肿瘤的10号染色体有缺失的磷酸酯酶基因(PhosPhat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mo-some ten,PTEN人该基因具有9个外显子,编码由403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质蛋白。Pfli:N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影响细胞凋亡以及细胞粘附、迁移等发挥抑癌作用。PliN具有肌醇3磷酸酶活性,能催化第二信使磷脂酷肌醇三磷酸PIpp和1,3,4,5四磷酸肌醇[Ins门,3,4,5门 InS 3位脱磷酸。p?I{N影响基因的表达,对细胞生长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此外,pTI:N还直接使局部粘附激酶厂AK)及ShC脱磷酸,影响细胞迁移、浸润、整合素介导的细胞铺展及局部粘附的形成。Mtl{N基因的失活主要通过等位基因缺失、基因突变、甲基化、mR-NA或蛋白表达降低或不表达等方式完成。PYIIN基因突变或缺失导致磷酸酶活性丧失,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本研究显示,31例子宫内膜癌中,有10例发生PI’EN突变,突变率为32.2%。国外有研究报道,po’’’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突变率为34%-50%,与本研究结果相近。在子宫内膜癌中,PITIIN基因是至今发现的突变率最高的基因。本研究结果显示,内膜样腺癌PITliN基因的突变率高于其他类型,与Tashiro等及usinger等的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显示,肿瘤分化越差,ppliN的突变率越低,与 isinger等的结果相近。 由于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由于PfliN突变引起的子宫内膜癌,可能预后较好。研究Pill:N基因的突变对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及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和寻找新的基因治疗靶基因提供了新的线 ·3·索和思路。 结 论 问)iTI:N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p)W7I:N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相关,分化好的子宫内膜癌WTIIN突变率高。 o)ffiTli:N突变有与期别早及预后好的子宫内膜癌组织类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