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经济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首先被提出的主张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论,倡导人们在发展经济,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注意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维护,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工业革命以前,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基本协调。由蒸汽机的发明引起的工业大革命,大大加快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步伐。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使许多国家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一味滥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生态急剧破坏,环境日益恶化,产生了具有长期影响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到后代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空前紧张的程度,传统的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态经济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中国自建国以来,虽然走过不少弯路,但总体来说,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发展持续而迅速。但是,中国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生态资源也出现了许多突出的矛盾。再加上生态经济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引起中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坚持走既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又能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全新发展道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产业政策制定的目标和任务。本文研究的核心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讨中国产业政策在未来的调整和发展中如何体现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目的是使产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发展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形成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模式。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融会贯通、综合分析,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中国产业政策导向的合理化建议。这一研究课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有效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要结合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探讨我国产业政策导向,首先就必须掌握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在本文的第一章,通过总结归纳的方法,总结出国内、国外学者对生态经济内涵的研究以及生态经济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又运用比较分析法,概括出生态经济的基本内涵以及生态经济理论中蕴含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外,生态经济理论形成的原因、生态经济理论的目标及任务等问题也在第一章中有所阐述;生态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最早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形成并引起重视,也最早被应用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并取得了很好成效。因此,在规划我国产业政策未来方向时,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运用生态经济理论调整本国产业政策方面的经验。在本文的第二章,通过实例分析、比较分析和总结归纳的研究方法阐述了主要发达国家如何运用生态经济理论调节产业政策,如何探寻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以供我国产业政策的未来调整所借鉴;产业政策方向的合理规划,也必须建立在对我国以往产业政策经验教训的客观评价的基础上,不能盲目的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因此,在本文的第三章,同样运用归纳总结和比较分析法,对中国自建国以来的主要产业政策进行总结回顾和分析,客观评价各个时期产业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作用及其存在的不足,尤其是与生态经济理论基本思想相结合的成效与不足,为我国产业政策导向的合理规划提供了历史经验;在对前面三章充分论述的基础上,在本文的最后一章,通过思辨研究的方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蕴含其中,对中国产业政策导向作出了合理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体现了本文的核心思想及创新点,是全文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