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月经初潮是女性进入青春期阶段的重要标志,平均初潮年龄为13.06±1.24岁[1],随着规律的排卵,月经周期可逐步建立[2]。较多统计数据表明,现青春期女性中月经失调者可占40%,精神、心理、饮食、运动、营养、卫生、习惯及母系遗传因素均可影响月经周期、导致月经失调[3]。由于青春期女性HPOA(Hypothalamic Pituitary Ovarian Axis,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反馈调节尚未发育成熟故而不能规律的周期排卵,因此青春期月经失调的主要治疗目的为调经、促排卵、建立规律月经周期、促进生殖系统发育成熟[4]。本文通过比较雌孕激素序贯和单纯应用黄体酮两种治疗方法对青春期月经周期异常者的治疗疗效,为更有效的治疗青春期女性月经失调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 搜集2016年03月-2016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青春期月经失调患者,详细问诊病史、体格检查、对其进行子宫附件超声及女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睾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检查,排除子宫先天性畸形及既往或现在患有妇科疾病或全身、代谢性、自身免疫性、血液性疾病患者,排除具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患者[5],进行类实验性研究,最初纳入77例入选病例,有56例病例参与治疗,21例病例拒绝应用药物仅为观察病例,其中有6人因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等原因放弃药物治疗而失访,治疗1组27人,治疗2组23人。 2.研究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其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应用黄体酮药物治疗,第2组应用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治疗,应用药物3个周期,观察应用药物时月经情况及停药后2个周期月经情况,将应用药物及停药后月经规律维持2个月的治疗人群或未应用药物月经恢复规律并维持5个月的人群评价为显效,将应用药物时月经正常及停药后月经维持规律性时间不足2个月或未应用药物月经恢复正常大于3个月而不足5个月的治疗人群评价为有效,将应用药物治疗时无规律月经或未应用药物治疗无规则月经或不能连续恢复规律月经3个月的人群评价为无效。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三组治疗方案的疗效采用X2和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疗效的区别。三组方案女性激素测得值采用方差分析及正态性检验。治疗组不良反应分布采用X2分析,比较两种方案不良反应率区别。 结果: 1.三组方案起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治疗方案起效率优于观察组,其中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组起效率优于单纯应用黄体酮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三组治疗方案显效、有效及无效效率进行秩和检验,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组显效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黄体酮治疗组显效治疗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实验中的青春期周期异常性月经失调患者早卵泡期测得的女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处于青春期女性激素标准值范围内且呈正态性分布,与成年女性激素相应水平相近,但促黄体生成激素值呈左偏态分布。 4.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率高于单纯应用黄体酮治疗组。 结论: 1.雌孕激素序贯和单纯孕激素这两种治疗方案均对青春期周期异常性月经失调有一定疗效。雌孕激素结合序贯方案调整月经周期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孕激素治疗。 2.青春期女性月经失调患者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正常青春期女性平均值。 3.在使用雌孕激素序贯治疗中更应注意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宣教患者注意观察身体各方面改变,如有问题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