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越来越明显,投资开发旅游资源成为社会的经济热点。但是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还有着巨大的非经济价值,需要进行严格的保护,以使其能够得到永续利用。我国对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长期以来采取的经营模式,由于制度不完善,并没有使旅游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各地在发展旅游的目标下对旅游资源的管理模式进行的改革探索,由于没有考虑资源的重要性、资源本身的属性或管理制度上存在的缺陷,也很难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资源特性,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寻求合适的经营模式,建立有利于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健全管理模式,便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
该论文以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我国目前旅游资源的三种典型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旅游资源经营的成功经验,以产权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为先导,构建了我国旅游资源管理的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条件和政策建议,同时,就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资源管理模式,提出了一些总体建议。
本文研究认为:
(一)分析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管理模式的三种典型模式,介绍了三种模式的概况、特征、存在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纵观上述三种模式,虽都有可取之处,但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模式和资源的适配性,以及由此而决定的资源保护的效率和资源安全性的大小。因此我们应从国情出发,选择根据旅游资源特性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二)总结了世界各地成功的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这里既有中央集权式管理模式、地方自治管理模式,也有产权私有化式的管理模式。因此,我国的资源治理模式也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需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各自的管理模式。
(三)讨论了所涉及到的两种主要理论,第一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的产权是管理模式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旅游要实现真正的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旅游资源产权制度。第二自然保护地并不是纯的公共物品,其中既有纯公共物品,又有准公共物品和私人产品,我们必须根据其不同属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四)尝试构建了一个新的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管理模式框架,并分析了框架中两种管理模式的涵义、适用对象、特征、建议。需要说明的是我国还处在发展中国家,财政资金有限,旅游资源要全部实现政府管理的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还不现实。现实的选择是应该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相关的法律允许下,允许部分景区实现企业化经营,自负盈亏。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来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五)讨论了门票价格管理,认为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作为政府管理模式,其自然保护地以具有纯公共物品属性,全体人民都有权利欣赏,不应将提高价格作为限制人数和谋取利益的工具,门票应实行专款专用,用于保护自然保护地。企业模式管理的自然保护地门票价格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形成完善的门票价格形成机制,不应随意涨价,完善价格听证制度。
希望该文的研究成果能对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的管理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