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高校形象传播研究——基于高考生选择偏好的视角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1988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高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速发展,中国高校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高校形象作为激烈竞争的产物,是高校的一项宝贵的无形资产。尤其对区域高校来说,良好的形象能为其在高等教育市场上争取资源,对增强其自身竞争力和维持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高考生选择偏好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发现其中的新问题,并为区域高校形象的有效传播提供独特建议。  通过对高考生的调查发现,高考生在选择高校时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各区域高校在形象传播过程中运用的途径和方法不同,实效性也存在着一定差异。通过对高考生选择偏好视角下区域高校形象传播中相关因素的分析表明,性别对高考生的高校选择偏好没有显著影响,而城乡差异对高考生的高校选择偏好有显著影响,同时调查资料表明,是否考察参观对高考生高校选择偏好具有显著影响。  在对高考生的调查中发现他们对所选的区域高校形象的宣传满意度不高,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区域高校形象传播以以行政需求为中心,诉求偏离核心对象;区域高校的内涵性形象传播不够;区域高校形象传播过程中缺乏能为高考生易于接触的传播渠道;区域高校在进行形象传播过程中偏重单维度注入式宣传,缺乏多层次生成式传播。  区域高校在形象传播中遭遇的以上难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高校行政化管理体制导致核心传播对象发生错位,高校资本分配机制失衡致使对高校形象的内外认同产生偏差,社会参与渠道整体不畅致使传播沟通存有障碍,区域高校形象传播技能尚不娴熟致使传播行为有名无实,区域高校形象评估机制不善致使传播行为少有反思。通过对造成这些难题原因的深入分析,区域高校要想解决形象传播中遭遇的难题,必须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区域高校应坚守以公正作为形象传播的核心理念,应倡导成立专业化的区域高校形象传播队伍,应顺畅区域高校形象传播中的校内外沟通渠道,并着力促进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区域高校形象评估体系。通过这些措施着力使区域高校形象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由于经济成长与技术发展,不断地在开发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种产品的涌现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余地,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这将需要更高的竞争力。企业有
2010年32集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横空出世,引爆网络。网络首播点击率超过4000万,全国84家电视台同步播出,口述历史这一崭新的纪录片形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011年《我的抗战
国外的非营利组织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而国内的非营利组织传承了中国自古文化中就有乐善好施、互助互爱的观念,在新中国成立后也经历
憎恨言论于20世纪30年代以“种族憎恨”的形式诞生,随后,其外延扩展至“挑衅言论”、“群体诽谤”等,是一种针对具有群体身份特征的个人或群体的,带有偏见、攻击、憎恨意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