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新标准中“以人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催生出美术教育的一个新理念。即转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加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一味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合作模式进行思想上的碰撞,通过学生的视角来发现问题,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而教师从始至终都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贯穿其中,要求以学生为主题就是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控者。通过新课改的这一伟大提议,以南京市为例,小学美术课堂有着客观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绘画成绩,而实行多元素多角度教学,包括学校开设了多种多样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更加关注人文及地方特色文化、教师对学生的多方向评价、以及对学生作品的要求标准等等。无论是细节到整体的变化都是中国教育的进步。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概念和实践能力,其中就包含和学生生活有关的基础设计和基本动手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到设计是为生活而服务的,在需要想象力和创新的同时仍需要结合实际操作,让设计具有可行性。艺术是源于生活中的灵感创作,笔者通过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泥人阿福的校本课程开发一例,从理论性数据分析到实践性教学操作,研究民间美术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可行性途径,通过实际操作的反复锤炼和反思将本文分成四个部分讨论:第一部分:主要针对“阿福”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理论依据与教学资源分析,以南京市为例,通过教师、学校、学情等数据的调查,发现教学上不足。第二部分:对惠山泥人的艺术价值和“阿福”形象的制作技法的研究,通过惠山泥人的源流考和现场专访以及“阿福”的具体制作方法等分析,阐述将“阿福”民间美术资源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制作问题。第三部分:通过“发扬创新”、“以人为本”的两大原则,结合两种教学方法,研究“阿福”如何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案。第四部分:在教学理论的支撑下,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进行实践教学研究,通过反复实验反思并修改后,设计出两中教学方案,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部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