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择期行胃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在不同BIS值下的应激指标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探讨BIS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调控适宜麻醉深度,有效降低应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胃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6585岁)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患者分为2组(按随机数字表法,n=30):L组(BIS值维持5059),D组(BIS值维持4049)。术中按晶胶比为2:1补液使每搏变异度(SVV)维持在10±2。2抽取患者非输液通路锁骨下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糖(Glu)水平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20min(T4)和拔管后60min(T6)。3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60min(T3)、手术开始后120min(T4)、手术结束(T5)、拔管后60min(T6)的HR、MAP,监测T1T5时点的SVV、CO、SV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情况。记录术中液体出入量、全麻药物用量,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并随访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及有无麻醉相关并发症。4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相比采取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BMI、ASA分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两组患者入室后生命体征等指标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T0比较,在T4、T6时点两组ACTH、皮质醇和Glu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证实了术中机体发生了较强的应激反应;D组患者皮质醇在T4、T6明显低于L组(P<0.05),说明较低BIS值对HPA轴的抑制更充分从而减少Cor的分泌。3与T0比,L组患者HR在T4T6明显增加(P<0.05或P<0.01),MAP在T1、T2显著下降(P<0.05)在T4T6增加(P<0.05或P<0.01);D组HR各时点较T0无明显改变(P>0.05),MAP在T1T5下降(P<0.05或P<0.01);同时D组HR在T4T6明显低于L组(P<0.05),MAP在T3T6低于L组(P<0.05),D高血压发生率低于L组(P<0.05),说明BIS值维持在4049能有效减轻老年胃肠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术中各时点的SVV、CO、SV,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D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和补液量明显多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用量、出血量及尿量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长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1在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中麻醉深度调控BIS值范围在4049较维持5059减少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更好的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2调控在BIS值范围4049可维持更平稳的HR、MAP,减少血流动力学的波动。3调控BIS值在4059均保证手术顺利完成且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及术中知晓发生。但维持BIS值5059可节省液体和丙泊酚用量,减少苏醒及拔管时间,有助于老年人麻醉后的早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