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肺、肾、肝和皮肤四种器官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表面标记、多向分化潜能等方面差异,证实不同器官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表型差别,筛选器官修复优势成纤维细胞。 方法: 利用酶联合消化法对肝、肺、肾和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成纤维细胞常见标记vimentin、DDR2和FSP1,干细胞表面标记nanog和c-kit的表达差异,条件诱导液体外诱导四个器官成纤维细胞成骨、成脂和成神经分化,并分析比较其分化差异。 结果: 采用酶联合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纯度高且收获细胞量大。新生大鼠肺、肝、肾和皮肤组织块酶消化时间分别为30min、25min、35min和80min;各个器官成纤维细胞形态无太大差异;常见成纤维细胞标记DDR2,在皮肤和肝仅有极少部分成纤维细胞表达,但在肺和肾中未见表达,而vimentin和FSP1在这四种器官的成纤维细胞中均表达;肺中nanog+成纤维细胞显著低于皮肤和肝中nanog+成纤维细胞(P<0.01);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多向分化诱导中,显示较强的多向诱导分化潜能。 结论: 不同器官成纤维细胞在生长方式、形态特点、干细胞标记表达等存在明显的异质性;DDR2不能作为皮肤、肝、肾和肺成纤维细胞的分子标记,而vimentin和FSP1联合标记可作为这四个器官成纤维细胞有效分子标记;皮肤成纤维细胞表现出较强的多向诱导分化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