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传统能源呈现短缺趋势,为了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可再生能源逐渐演变为我国电力行业和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光伏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无污染的优点,近年来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光伏发电受自然条件限制,太阳能辐射、温度、地理位置、气候等多重因素都会影响到光伏发电量,因而分布式光伏电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在分布式光伏系统中安装储能系统是克服上述缺点的有效手段。光伏发电成本受光伏电池效率和原材料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而相对较高,致使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和常规能源相比较低。分布式光伏系统成本相对较高,用户受初始安装成本限制,因而自主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因而为了促进分布式光伏行业的迅速发展,克服分布式电源的不稳定性,就需要对分布式光伏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因此,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经济效率分析尤为必要。目前,关于分布式光伏-储能混合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的研究较少。即使有,也只是一个定性的陈述。本文通过碳排放交易将环境效益纳入混合系统经济效益分析模型中。本文基于用户端动态负荷,建立了分布式光伏-储能混合系统经济效率评价模型,并在模型中考虑了所得税影响、环境效益、线损费用、停电损失、折旧抵税效益和残值变现净收入。在实证案例中,分别测算了居民用户、企业用户两类用户混合系统的经济效率,研究分布式光伏-储能混合系统的成本、效益、净现值、动态投资回收期、内含报酬率,并针对度电补贴、所得税税率、碳交易价格、贷款利率、峰谷电价、当地燃煤机组标杆定价这六类政策变量展开敏感性分析。同时研究有度电补贴和无补贴两种情况下不同变量变化对系统经济效益的影响,开展了混合系统的多因素共同影响分析,分为储能单位成本与光伏单位成本共同影响、储能电池容量和储能单位成本共同影响、光伏装机容量和光伏单位成本共同影响、光伏成本和度电补贴共同影响四个方面。根据以上研究得出: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提升混合系统经济效益、光伏“降补贴”大背景下混合系统的经济性有所保障、需要配置合理容量与恰当成本的储能电池才能获得经济效益、随着光伏成本下降可实现光伏全面去补贴。研究贡献在于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建立了分布式光伏-储能混合系统经济效率模型,为优化政府补贴政策、电价政策以及推广储能商业新模式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