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企业集团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形式。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随着企业集团多元化的发展,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和运作效果的研究受到学者的重视,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已成为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资本市场“一股独大”现象严重,上市公司一般都有一个集团公司来控股。为了既能规避相关部门的监管,又可以实现大股东的利益诉求,有不少集团会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来实现利益的输出和输入。本文以大唐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为例,通过对其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方式、动机、以及内部资本配置的效果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企业集团内部存在“掏空”与“支持”并存的现象,企业集团会根据自身的战略部署对成员企业的资金进行分配,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也不能因成员企业间的利益输送来妄下论断。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背景,研究内部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不仅扩大了资本市场的内涵,有助于完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而且也有助于破解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运作难问题,同时可以为相关监管部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提供依据。本文主要以大唐电信集团为案例,研究多元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以及构建效果评价。文章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之后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论文的框架进行了诠释和总结,最后对本文的主要贡献及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说明。第二部分是内部资本市场的基本理论。这一章首先对国内外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比评述提炼出其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定义、特征、功能、其所运用到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阐述了现在的企业集团构建内部资本市场所运用的方法,通常企业集团会采用通过兼并重组整体上市或者剥离上市的方式构建内部市场,然后重点通过常见的内部产品或服务往来、内部借贷、内部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内部担保等运作方式来构建内部资本市场。第四部分首先对几种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理论模型进行了诠释,并结合所获悉的知识对以前的理论模型加以改进。然后根据之前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定义和相应理论的归纳,以大唐集团作为案例,分析其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和运作,并通过之前建立的模型从财务角度和战略角度两个方面对其内部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第五部分是结论,主要是对如何构建有效率的内部资本市场的一些建议,即要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制定和完善内部交易制度、建立专门的内部金融机构。本文与其他文献相比的主要特点在于:第一,以往的文献在对内部资本市场进行定义时,通常是从一个角度去理解,本文从多种角度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定义进行阐述,明确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第二,由于分部数据不易收集,大多文献在研究内部资本配置效率时都采用替代变量(如上市公司数量、是否属于集团控制或多元化程度)间接性得出结论,本文采用直接计量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和效率的指标;第三,以往的文献一般是对整个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或是对一个企业集团的内部运作进行归整,而本文以一家企业集团为案例,选取了适当的财务指标,将评价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模型进行了改进,以此为标准并结合企业集团具体的战略目标来分析其内部资本配置情况。第四,本文将经济学和管理学相结合,以这两个视角出发将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效率原则进行评价,一种是基于战略原则进行评价。并提出不能单凭效率的高低就判断内部资本的配置是否优化,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来综合评价。但由于大唐集团并非整体上市,其内部交易信息并非完全披露,因此,在分析其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时,我们只收集到了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作为参考标准。虽不全面,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