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轻症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胰腺炎的80%~85%。对于本病,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单调,治疗费用昂贵,治疗时间较长。本病在治疗方法上已由外科手术治疗转变为保守的非手术治疗为主。目前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本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但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通过用西医常规治疗配合内服大柴胡汤,动态观察大柴胡汤对轻症急性胰腺炎(即肝郁气滞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6(IL-6)的浓度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探讨大柴胡汤治疗肝郁气滞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根据大柴胡汤的中药功效及药理作用特点,动态观察研究大柴胡汤内服加西医基础治疗对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β和IL-6浓度的影响,评估大柴胡汤内服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大柴胡汤对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可能作用机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临床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例41例,随机将这41例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21例。两组病人住院过程中除常规检查外,再进行血清IL-1β/IL-6的检查。两组病人在年龄及病程、IL-1β/IL-6的起始浓度、男女比例方面无明显差异。对照组20例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21例在应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大柴胡汤内服,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第一天即治疗前(两组都未服用药物时),治疗第三天,治疗第五天,治疗第七天时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β与IL-6浓度的变化。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研究结果:治疗第3天,两组治疗后,IL-1β与IL-6浓度显著下调,与治疗前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外周血血清中IL-1β与IL-6浓度下调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两组的IL-1β与IL-6浓度下降显著,与治疗第3天对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外周血血清中IL-1β与IL-6下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7天,治疗组外周血血清中IL-1β、IL-6浓度与治疗5天的相比无明显下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7天与对照组治疗5天比较,两者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论:经中医辨证论治后,对中医证型(即肝郁气滞型)对应的患者,使用中药(大柴胡汤)内服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对血清中IL-1β和IL-6浓度下调作用明显,说明大柴胡汤可以通过下调肝郁气滞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β、IL-6的浓度来改善急性炎症反应程度。证明用大柴胡汤配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能更有效清除循环中产生的炎性因子,有利于减轻组织损伤,阻止病情的发展,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对轻症肝郁气滞型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