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和信息熵的森林火险评价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d632709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火是森林植被区最为重要的扰动因子,也是自然、生物、生态环境过程的潜在威胁。按照世界粮农组织对47个国家森林的统计, 1881~1990年年平均森林火烧区为6. 73×162hm 2,占世界林区的0.47 %.火灾频发也是我国森林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1950~1997年共发生森林火灾1.43×10 4起,火烧区达8.22×10 6hm 2。因此,预测与评价影响火灾发生的潜在因素,了解与分析火灾的动态行为,进行森林火险区划十分必要。以遥感和GIS为主的空间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中,充分利用这些空间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研究区的空间位置分布及其植被类型等信息,为森林火险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支持。本研究以四川省石棉县为研究区,以GIS技术为支撑,以遥感技术为辅助,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技术对研究区森林火险等级进行了定量评价,提出GIS与信息熵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本研究选取植被类型﹑海拔高程﹑坡度﹑坡向﹑离居民区远近﹑离道路远近﹑研究区平均温度和平均降雨量等8个因子作为林火主要影响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再充分考虑各因子所提供客观信息,应用信息熵技术修正各因子权重,最后采用因子加权叠置法,对研究区森林火险等级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将火险等级分为高﹑较高﹑中﹑较低和低五类。结果表明:高﹑较高﹑中﹑较低和低火险区分别占研究区的19.14%﹑30.66%﹑31.66%﹑14.38%﹑4.16%,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相对森林火险较高及以上区域占49.80%,应加强对该区域的森林火灾管理;森林火险等级的地域分异明显,中间高四周低,各级火险等级区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本文证明,基于GIS﹑遥感和信息熵技术相结合的森林火险等级评价方法,可以充分分析和表达研究区森林火险等级现状的空间分布趋势,其评价结论更客观﹑更加具有空间针对性,可为林业部门进行森林火灾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在其他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摘 要:连动结构(SVCs,有时简称连动)作为一种语法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有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形式。非对称SVCs中的动词倾向于语法化,对称SVCs中的动词倾向于词汇化;非对称连动动词结构包括一个来自语法或语义受限类的动词(例如一个动作或一个姿势动词),对称连动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组成,每个动词都选自一个语义和语法不限的类。连动结构是东南亚、大洋洲、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方岛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