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电解水杀灭低温条件下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S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性电解水作为一种非热新型处理高效的杀菌剂,近年来,由于酸性电解水高效广谱杀菌,对环境无污染,不产耐药,对人体健康也没有危害,操作方便更可现场自行配制等特点,逐渐应用在食品加工机械、农产品保鲜、预防农业病害、医疗器械等领域。纵观酸性电解水在食品行业应用,很多研究学者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都将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培养于37℃、25℃,再进行各种消毒剂抑菌实验,这脱离了现实的实际条件。同时又有大多数研究人员在短时间内使用冷刺激模拟来检查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而忽略了许多事实,即冷冻冷藏食品要长期运输和保存,这一事实为有害细菌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窗口,这增加了食品污染的风险。分析近年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例如2019年的美国金针菇事件,2019年的法国奶酪污染事件以及2015年的美国冰淇淋事件,这些情况的共同点在于在低温仓库和冰箱中存储期间食品的污染。。因此,本文首先选择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两株菌:ATCC 19115和4b LM作为实验菌株,培养温度选择4℃,更贴近生活,符合冷藏条件。实验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⑴在浮游菌层面,通过生长曲线仪测定,以确定低温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长周期,平板计数法计算杀菌数量、胞内蛋白质泄露水平、SDS-PAGE、q-PCR等方面,探索酸性电解水杀灭低温条件下的浮游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杀菌效果;⑵在生物被膜菌层面,通过结晶紫染色、CLSM、胞外多糖、胞外蛋白、q-PCR等,探究酸性电解水清除低温条件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效果;⑶在实际样品层面,探究酸性电解水对污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冷藏金针菇杀菌情况。初步证实,酸性电解水杀灭低温条件下的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效率低于杀灭37℃培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同时酸性电解水杀灭浮游菌的效果比清除生物被膜效果好。最后,酸性电解水杀灭污染了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冷藏金针菇效果研究,分析了酸性电解水杀菌用于实际冷藏食品中的应用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相结合,为酸性电解水在冷藏食品环境应用提供理论研究基础。1.酸性电解水杀灭低温条件下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杀菌作用研究本章通过平板涂布、胞内蛋白泄露、以及SDS-PAGE方法研究了酸性电解水对低温条件下的单增李斯特菌的杀菌作用。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4℃下培养)的细胞密度约为8.14 Log CFU/m L,为0.01%Na Cl的浓度制得AEW处理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1 min内未观察到显着变化。用电解质Na Cl为0.05%浓度的AEW处理1 min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细胞显著(p<0.05)降至4.54 Log CFU/m L。此外,将Na Cl的浓度增加至0.1%,AEW处理1 min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细胞密度降低至3.06 Log CFU/m L。此外,使用0.1%Na Cl AEW分别进行15 min和30 min处理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PALCAM琼脂平板上无法检测到可见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落。AEW处理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7℃培养)的影响与低温条件相比,在用0.01%Na Cl处理1 min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细胞密度显着降低至4.25 Log CFU/m L。当处理时间从5 min增加到10 min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细胞密度显着且持续下降。当Na Cl的浓度增加到0.1%并用AEW处理细菌1 min时,在PALCAM琼脂平板上无法检测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由AEW处理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失活是典型地依赖于电解质浓度和处理时间。然而,AEW对在4℃、37℃下培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有明显的作用,前者的培养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存活率。2.酸性电解水对低温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形成被膜清除研究本研究在第二章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酸性电解水清除低温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不同浓度Na Cl和不同处理时间对两种温度条件下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总生物的影响。当Na Cl浓度为0.5 g/L时,阴性对照组已经出现显著性差异,处理时间为1 min时,4℃、37℃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总生物量分别降低31.44%、30.83%,有显著性差异,时间从5 min增加至30 min,其生物被膜总生物量分别降低45.84%、65.22%、85.66%(58.00%、78.36%、94.06%)。此外当Na Cl浓度为1 g/L时,酸性电解水清除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的试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时间为30 min时,37℃条件下的生物被膜总生物量下降了97.46%,几乎被清除,而4℃条件下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总生物量下降了85.66%。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处清除低温条件下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效果较差。3.酸性电解水对冷藏产品金针菇中的应用性分析在论文的第二及三章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酸性电解水处理污染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金针菇的效果研究。Na Cl浓度选择0.5 g/L、1 g/L,处理时间为30 min,菌落总数分别减少至5.35 log CFU/m L、2.91 log CFU/m L。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亚致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金针菇上慢慢恢复且不断增值。经Na Cl浓度为0.5 g/L的酸性电解水处理后,菌落总数从5.35 log CFU/m L增加至6.73 log CFU/m L。而经NaCl浓度为1 g/L的酸性电解水处理后,菌落总数从2.91log CFU/m L仅增加至3.51 log CFU/m L。说明后者能够有效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能有效杀灭金针菇上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金针菇上单增的恢复和增值的数量低于对照组。
其他文献
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暂定实行十年禁渔。捕捞是长江流域渔民赖以生存的生计手段,禁渔之后渔民们该何去何从、如何保持禁捕退捕的稳定性以及渔民不再“返捕”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生计资本的拥有情况对生计策略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而生计策略直接影响收入。因此,只有退捕渔民通过新的生计策略获取的收入可以满足其生存需要,从根源上杜绝“返捕”的可能,才能保证禁捕退捕的稳定。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沿岸退捕
学位
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贸易过程中的重要标准,是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引擎。我国作为世界上水产品市场中主要的生产和消费的国家,水产品品牌市场的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大多数品牌建设多集中在水产品加工类企业,又由于我国水产品牌发展起步较晚且重视时间不长,在水产市场中还存在许多假冒品牌,导致水产品牌的发展稍稍滞后了许多,这些都造成了市场秩序的不稳定,从而也会降低了消费者对所购产品和获得服务的满意度。
学位
近年来,国家对渔业的支持以及政策的扶持效果显著,我国水产品的供给能力也不断增强。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渔业产业结构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促进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了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现有的研究中,对于渔业产业结构与经济、渔业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较多,且研究对象多为辽宁省、山东省
学位
<正>2022年南航首届机务智慧维修创新大赛正式启动为全面贯彻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民航局智慧民航建设,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于近日启动南航首届机务智慧创新大赛。此次大赛是南航机务系统承办的首届公司级智慧维修创新大赛,是一次理念与机制上的创新,填补了机务维修技能竞赛的空白。
期刊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内容指出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通过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旨在为我国的农民提供更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美好的生活氛围。长期以来在我国,如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这一问题一直面临着多重困难,因为我国农业的结构不够合理、和其他产业联系不够密切,农业技术化水平低,同时又因为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因此农民的就业的
学位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乳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之一,可通过促进微管聚合并阻止其解聚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但研究发现PTX可通过调控ATF3的表达引起乳腺癌的转移,影响PTX对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性。ATF3作为转录激活因子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关藤注射液(Tong-Guan-Teng Injection,TGT)是
学位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作为女性常见慢性病,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盆底重建手术用于中重度POP的治疗,常使用不可降解的聚丙烯合成网片作为手术材料进行修补,但术后易产生如疼痛、感染等不良反应。近年来,虽然POP的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实现盆底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仍较为困难。组织工程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器官损伤引发的疾病,基于组织工程的生物材料作为盆底重建
学位
食品安全问题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主要部分,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发展有效识别食品危害的检测方法。本文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作为研究模式菌,基于醛基化磁珠(Aldehyde magnetic beads,Mbs)、酶切技术和末端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 T)介导的信号放大技术以及纳米金构建了两种可用于食品安全的比色检测的适配体传感器(Aptasen
学位
桑黄是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也是收录于古书的传统中药材。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桑黄主要有抗肿瘤、抗癌、保肝、降血糖、治疗糖尿病、抗氧化和抗炎抑菌的功效[1]。近年来,因其良好的抗癌活性备受瞩目。桑黄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有多糖类、甾醇类、三萜类、黄酮类、吡喃酮类和多酚类等。虽然报道的化合物较多,但因分离纯化技术的局限,很多化合物还未获得大量制备,没有对照品。本研究为获得更多的桑黄有效化合物的对照品,对子实体
学位
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改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接踵而至,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突出的问题,引起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出现的各种因素的检测也显得尤为重要。水产品尤其是鱼类产品因口感丰富、蛋白量高、生理活性物质多等备受大众的喜爱。但是由于食品或生物样品的基质复杂,鱼类产品中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事件的出现等都会造成水产品质量下降,鱼体毒素残留问题也成为水产品安全事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