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羊业的养殖的方式由草原放牧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饲养,饲养方式的改变导致羊舍环境质量成为影响羊只健康的一项重要因素,而且原有的羊粪自然消解也无法适应羊粪的集中处理的需求,造成羊粪的积累,引起环境的污染。为此,本试验选取集约化舍饲养羊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5年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2016年1月(冬季)对该场双坡式与钟楼式羊舍进行环境指标监测并进行影响评估,同时收集各个季节羊粪进行排污量的测算。(1)不同季节羊舍小气候环境指标评价小气候环境监测指标分别为温度、湿度、风速、照度、噪音。两种羊舍温度的季节性变化符合自然变化规律,呈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点;日变化的最高值均出现在14:00;在垂直分布上呈现随高度增加温度增高的趋势。湿度的季节性变化呈现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特点;四个季节日变化均表现在14:00时最低;在垂直变化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双坡式羊舍不同季节风速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钟楼式羊舍则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秋、冬两季显著高于春、夏两季;日变化与垂直变化均无显著规律(P>0.05)。照度表现为春、夏季大于秋、冬季;但春季与夏季、秋季与冬季之间未发现明显变化规律(P>0.05);两种羊舍照度均在14:00时高于8:00。两个羊舍冬季温度、春季湿度与春夏两季风速指数均大于1,均不符合环境评价指数要求,均低于环境质量标准;两种羊舍其他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符合环境质量标准《种羊场舍区、场区、缓冲区环境质量》(DB11/T 428-2007)的要求。(2)不同季节羊舍空气质量评价空气质量监测指标分别为NH3浓度、CO2浓度、PM10浓度、微生物数量。两种羊舍NH3浓度在日变化上无显著规律,各个时段基本在夏季最高;随着高度的变化NH3浓度逐渐增加。双坡式羊舍CO2浓度日变化由早到晚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各季节在舍内垂直高度上则无明显变化规律;钟楼式羊舍各测定时段均表现冬季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季节;日变化均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在垂直变化上无显著变化规律。双坡式羊舍PM1o浓度在各个测定时段表现为春、秋季大于夏、冬季;钟楼式羊舍基本表现为各时段春季较高;2种羊舍日变化均呈现先下降在升高的趋势。双坡式羊舍和钟楼式羊舍均在春季微生物数量最多,且显著大于夏、秋、冬季。不同季节两种羊舍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双坡式羊舍夏、冬季和钟楼式羊舍春、冬季C02浓度高于环境质量标准,其他季节NH3浓度、C02浓度、PM10浓度、微生物数量均符合到《种羊场舍区、场区、缓冲区环境质量》(DB11/T428-2007)的要求。(3,)粪便污染物排放量估算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日平均排放量分别为有机质为0.79 kg/头、0.90 kg/头;全氮19.28 g/头、20.79 g/头;全磷6.46 g/头,7.89g/头;铜31.89 mg/头、37.29 mg/头;锌140.31 mg/头、188.13 mg/头。该羊场粪便管理CH4年排放量分别为1.5t,年沼气潜力为1242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