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代生态意识的动态发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ia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代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因其脍炙人口的小说和诗歌而享有盛名,特别是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即“威赛克斯”小说,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读者及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其“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又以《远离尘嚣》和《还乡》这两部小说的研究最为普遍,如对其悲剧原因的研究、美学意义及主人公心理分析的研究、以及文化因素对小说的影响等等。这两部小说之所以受到学者们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其在整个“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不同发展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远离尘嚣》代表了“性格与环境”小说第一时期的最高峰,小说主要是以描写宗法社会的美好,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传统的文明为主。而《还乡》则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转型时期的代表作。随着生态批评理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从生态的角度来研究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哈代的《远离尘嚣》和《还乡》这两部作品已经开始被一些生态批评学者所重视,但目前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对这两部小说不同视角的深入研究还较少。本文试图运用生态伦理学分析哈代的生态意识并解读其在这两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两部小说中人与自然关系相同点及不同点进行详细地对比梳理,论证哈代的生态意识在这两部小说中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作家的背景及其主要的文学成就,并对国内外有关哈代“威赛克斯”小说的研究做了简要的综述。第二章介绍了生态批评以及它的哲学基础—生态伦理学。第三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哈代是否具有一种超前的生态意识。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哈代早年的生活经历,哈代当时所处的环境及达尔文对哈代的影响。第四章分别从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大地及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四个方面分析了哈代生态意识在《远离尘嚣》和《还乡》两部小说中相似的体现。第五章从作家本身,自然环境的变化,女主人公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三个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哈代生态意识在《远离尘嚣》和《还乡》两部小说中的动态发展过程。第六章为本论文的结论部分。根据两部小说所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首先总结了小说中蕴含的生态意识,其次,对哈代生态意识由积极向消极转化的过程作了探讨。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崭新的纪元,以生态伦理学的视角重新解读哈代的《远离尘嚣》和《还乡》这两部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研究英国文学,特别是自然主义文学,更好地了解自然,保护自然,以及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都具有莫大的意义。虽然哈代在两部小说中倡导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没能找到解决资本主义文明与自然冲突的方法,所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悲剧演绎数不尽的挽歌。
其他文献
大学排行榜是国家高等教育从外延扩张走向内涵发展和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必然产物。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学教育也逐渐参与到社会竞争的行列中,政府、社会、学校、个人也越来越
重点学科是高校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和积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人才高地的主要载体,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综合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各个国家、各个区域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各国或地区竞相采取各种措施以提高自身竞争力。产业作为国家与区域发展的
针对储运中的长输管道分段铺设的问题,运用最优化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规划法的最优模型。该模型将长输管道铺设问题分为若干个阶段,在确定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方便快捷全面
新中国的成立让我国铁路事业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交通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铁路运输便捷、经济、环保、运量大,作为长途运输的主力,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职日语口语水平,普遍低下。其原因主要是从初高中延续下来的应试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多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说话,通过不断地纠错,使学生的口语水平不断进步。
基于熵权赋权法,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法对26个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产性能综合表现较好的是初岛燕麦、青永久409、青永久709及青永久316;
中华民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也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道德伦理价值体系.这套道德伦理体系虽然含有不少糟粕, 但就其主流而言,对完美人格的不懈追求,对和谐社会关系的构
<正>随着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全方位渗透,中职学校教育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企业对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如何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信息技术发展一日
以铬渣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土柱淋洗法研究柠檬酸、草酸和盐酸单一淋洗以及复合淋洗对铬去除动态和修复效果的影响,并对淋洗前后土壤中铬形态进行分析,探讨修复机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