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原始农业对劳动力的吸收十分有限,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迫于生计,我省剩余劳动力不得不离开家乡寻找其他就业机会,这便促成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我省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关系到两千多万农民利益,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因此,实现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已经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迫切需要认真对待。
本文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着眼点,系统分析论证了当前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转移过程中的阻滞因素和转移模式的选择,力求给出推进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际对策建议。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是立足陕西省实际,借助问卷调查,分析了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二是分析了当前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滞因素;三是论证了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路径。本文认为小城镇和第三产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上具备独特优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空前加强,农村地区边际利润率上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出了众多就业机会,这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成为现实。因此,在大力发展陕西第三产业的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者并举是消化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