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高温环境下烫伤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及炎性介质IL-6、IL-10、TNF-α的变化,了解高温气候对烫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72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0)g,随机分成四组:A组(常温饲养+烫伤+常温饲养,n=18)、B组(常温饲养+烫伤+高温饲养,n=18)、C组(高温习服+烧伤+常温饲养,n=18)和D组(高温习服+烧伤+高温饲养,n=18)。实验动物适应性饲养一周后,A、B组继续常温下饲养10天,C、D组置于人工气候箱内[温度为(38±1)℃;相对湿度为(55±5)%],1 h/d,连续10d,观察并记录大鼠基础体温和热暴露后直肠温度变化,待大鼠习服高温。第11天各组大鼠脱毛、麻醉,造成30%TBSAⅢ度烧伤,烫伤后A、C组继续常温下饲养,B、D组高温下饲养。观察各组大鼠生存状况并于伤后第1、3、7天各取6只无菌条件下活体采取下腔静脉血5ml,2ml用EDTA抗凝管装后送流式细胞仪室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CD25+T淋巴细胞,3ml离心后ELISA检测炎性介质IL-6、IL-10、TNF-α。结果:1.高温习服组大鼠热暴露前后直肠温度的变化:大鼠在高温环境下,受热后直肠温度明显高于受热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第9天直肠温度降低至热暴露前水平,与热暴露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大鼠对高温环境已适应。2.各组大鼠生存情况的观察:A、C、D组大鼠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发生,B组伤后置于高温环境中饲养,120min后多数大鼠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表现。4h后开始出现死亡,伤后1d已死亡15只,至伤后2d全部死亡。3.各组大鼠免疫功能的比较:(1)A、B组大鼠免疫活性;B组与A组比较,CD3+变化不大(P>0.05 ),CD4+ T淋巴细胞、CD4+/CD8+、CD25+T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CD8+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0.01)。(2)A、C组伤后各时相点大鼠免疫活性; C组与A组比较,伤后各时相点CD3+变化不大(P>0.05 ),伤后1天CD8+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0.01),伤后7天CD4+ 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P<0.05),伤后1、7天CD4+/CD8+、CD25+T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3)C、D组伤后各时相点大鼠免疫活性: D组与C组比较,伤后各时相点CD3+、CD4+/CD8+、CD25+T淋巴细胞均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0.05或P<0.01)。伤后1天CD4+ 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P<0.05),伤后1、3天NK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4)B、D组伤后1天大鼠免疫活性;D组与B组比较,CD4+ T淋巴细胞、CD4+/CD8+、CD25+T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变化不大(P>0.05 ),CD3+、CD8+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P<0.05或P<0.01)。4.各组大鼠IL-6、IL-10、TNF-α炎性介质的比较:(1)B组与A组比较,IL-6、IL-10、TNF-α明显升高(P<0.01)。(2)C组与A组比较,伤后1天IL-6、IL-10、TNF-α明显升高(P<0.01),伤后3、7天无明显变化(P>0.05 )。(3) D组与C组比较,伤后各时相点IL-6、IL-10、TNF-α明显升高(P<0.01)。(4)D组与B组比较,伤后1天IL-6、IL-10、TNF-α明显降低(P<0.01)。结论:1.伤前及伤后的高温应激均严重损害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扩大其炎性反应。2.伤前热习服可减轻这种损害,提高大鼠耐高温能力。3.高温、烧伤的复合应激较烧伤单因素对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损害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