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1月随访时的头痛计分法量化评分等指标及中医证候量表积分的变化情况,评价痛眩宁膏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62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痛眩宁膏(早、晚各1袋,开水冲服),对照组予以天舒胶囊(每次4粒,早、中、晚各1次)。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1月时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时、治疗结束1月随访时的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头痛计分法量化评分(包括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评价痛眩宁膏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纳入62例偏头痛患者,观察过程中1例脱落,最终61例完成观察,纳入疗效统计分析。2.观察组共31例,治愈4例,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对照组共30例,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时,在头痛计分法量化评分的4个方面观察组积分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头痛持续时间积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伴随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观察组在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量表积分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时两组积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4周时观察组中医主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头胀痛、心烦易怒、目赤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口苦积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4.疗程结束1月时随访,与治疗4周时相比,两组头痛计分法量化评分、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均有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头痛计分法量化评分、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观察组1个月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痛眩宁膏可以减少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改善伴随症状,在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方面优于天舒胶囊。2.痛眩宁膏可以改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中医证候。3.痛眩宁膏对于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1个月的远期疗效优于天舒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