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从肾肝心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从性激素、血管舒缩因子、神经递质、免疫等方面研究该治疗方法对血管舒缩功能、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改善情况,以探讨从肾肝心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 60 例肝肾阴虚、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其中治疗组 40例,均从肾肝心论治,予滋肾养肝、交通心肾中药复方汤剂口服,方药由旱莲草、白芍、生地、知母、莲子芯、百合、潼白蒺藜、生龙牡等组成。对照组 20 例,给予中成药更年安片口服。疗程为 1 个月。治疗前和治疗满 1 个月后各记录一次患者的 Kupperman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情况。同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治疗组中随机抽出 20 例、从对照组中随机抽出 10 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β-内啡肽(β-EP)、白介素-2(IL-2)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1. 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率 7.5%,显效率 50%,有效率 42.5%,总有效率 100%;对照组:痊愈率 0%,显效率 30%,有效率 40%,总有效率 7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差异显著。 2. Kupperman 评分改善情况:治疗组 Kupperman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改善。P<0.01。 3. 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值均有改善,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0.01。 4. 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潮热汗出、头晕头痛、心悸怔忡、面色红赤、失眠多梦、月经紊乱、心烦不宁、腰膝酸软、烦躁易怒、胁痛口苦等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其中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潮热汗出、头晕头痛、心悸怔忡、面色红赤、失眠多梦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极显著,P< 0.01。 5. 治疗组疗效的有关资料分析:治疗组不同年龄、不同病程患者之间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轻度患者的疗效高于中度和重度患者的疗效。 6. 性激素变化情况: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FSH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LH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显著,P<0.05;E2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显著,P<0.05。 7. 血管舒缩因子变化情况: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浆 CGRP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ET 水平较治疗前虽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8. β-EP 改变情况: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浆 β-EP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二者差异显著,P<0.05。 9. IL-2 变化情况: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IL-2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二者差异极显著,P4 从肾肝心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0.01。10. 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1.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绝经前后诸证”范畴。导师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肝肾阴虚、心肾不交。此理论指导下治疗从肝肾心三脏着手,滋肾养肝,交通心肾,使肾水渐充,肝得柔养,水火相济。2.本次研究观察从肾肝心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40 例的疗效。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3. 从对部分患者血 CGRP、ET、E2、FSH、LH、β-EP、IL-2 的测定,可以推测从肾肝心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1)降低血 CGRP 水平,升高血 ET 水平,调整 CGRP/ET 比值,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2)升高血 E2 水平,降低血 FSH、LH 水平,改善生殖内分泌;升高血 β-EP 水平,调解神经递质;升高血 IL-2 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从整体上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关键词肝 肾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围绝经期综合征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