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关语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格,普遍应用于多种语言中。双关,顾名思义指“一语双关”,即人们为了其特殊的意图,利用字或词的同音、音近、多义等现象,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由于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含蓄、幽默以及加深语义等修辞和语用效果,双关语被大量应用于广告中,以期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对于广告双关语的传统研究多集中于对其定义、分类、特征、功能、修辞效果等修辞学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其视角转向了语言学领域,他们开始从语义视角、语用视角和认知视角对广告双关语进行研究。其中,已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广告双关语的识解机制进行过研究,但整合几个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的还不多见。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建立一个整合模型,深入研究广告双关语的识解机制。本文通过分别分析概念整合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在解释双关语识解过程上的优点和不足,在讨论二者的互补性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整合模型FGC Model(概念整合-图形背景模型),并将其应用到不同种类的广告双关语的识解研究中。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发现了广告双关语的识解过程是在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四个输入空间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新的图形背景空间,凸显出广告双关语的焦点部分,最后通过整合、映射获得其隐含意义的认知过程。本文共有五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并确定了本文的整体框架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双关语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功能,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双关语的研究并指出了其不足,以此说明本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章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概念整合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指出两个理论在解释识解机制上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FGC模型。第四章通过运用新的理论模型对四种广告双关语的分析来揭示其理解机制。第五章为“结语”,总结了该论文的贡献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