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测定设置沙柳沙障的沙丘和对照样地(未设沙障)的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全氮、全磷酸碱度等理化指标,研究沙柳沙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设置沙柳沙障后沙丘表层有结皮形成,平均厚度为0.76cm;同时土壤中有团粒结构出现。细沙中0.15~0.1mm粒径是沙丘土壤机械组成的主体部分。设置沙柳沙障后,障格内粗沙含量相比对照地平均降低7.34%(P=0.042<0.05),特别是中沙粒径含量增加最明显,是对照地的2.08倍(P=0.0<0.01),细粉沙含量平均提高59.71%(P=0.021<0.05),可见沙丘表层的粗沙含量相应减少,细颗粒含量相应增加,说明设置沙障有效控制地表粗化。粗粉沙是结皮形成的关键,障格内粗粉沙含量平均提高86.59%(P=0.0<0.01),说明沙柳沙障的设置有利于沙结皮的形成。粘粒含量平均提高30.78%(P=1>0.05),说明设置沙障对沙丘土壤的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2设置沙柳沙障后沙丘0~30cm和30~60cm层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地差异显著,分别比对照地平均提高74.28%、68.96%,全氮含量与对照地差异显著,平均提高2.42倍;在沙丘中部0~30cm层,全钾含量与对照地差异显著,平均提高40.85%,说明沙柳沙障的设置有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3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物理性粘粒正相关,说明土壤机械组成中<0.001mm粒径含量直接影响沙丘土壤的持水量。有机质与全氮、全钾都正相关,说明有机质对土壤养分供应作用较大,特别是对土壤全氮、全钾的供给,充分体现了有机质是沙丘土壤养分的物质基础。有机质、全氮分别与细沙中0.2~0.15mm粒径、0.1~0.05㎜粒径、粘粒正相关,说明随着细颗粒的增多有机质、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