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兴手法是《诗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创作手法,“比”,用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比较抽象的事情或表达主观的情感,即“以彼物比此物”。“兴”,是通过一些意象,来引出下文,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所谓意象,就是主观心意在客观物象上通过比喻、象征和寄托而获得的一种具象表现。《诗经》中大量比兴手法的运用,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成为作者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或以此寄托情怀,或以此烘托气氛,或者以此点缀人物形象,或以此展现生活情境。《诗经》比兴涉及了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主要涉及的都是草木虫鱼鸟兽等自然界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都来自周人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而之所以选择这些比兴意象,正是出于周人对这些意象的熟悉,他们对这些意象也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诗经》的比兴意象深深的植根于周人的生产生活中,通过对这些比兴意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窥探周人的民俗和文化观念。《诗经》婚恋诗中的比兴主要用来表达对美好爱情婚姻的向往,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婚恋关系破裂后的痛苦;众多关于农作物、野菜的记录和以农作物用作比兴之物,反映了古人的饮食文化习惯;生育诗中的比兴则表现了渴求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希望子嗣道德高尚的育子观念。《诗经》比兴意象折射出周人的文化观念,周代比兴的运用与他们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周人的原始思维特征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在于他们非常善于运用类比联想,类比联想这种思维方式也是促使比兴意象生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类比联想则体现出周人的天人合一思想。《诗经》比兴手法的运用反映了周人尚质重朴的审美特征,含蓄蕴籍的审美要求,爱憎分明的尚德思想,安土重迁的乡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