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央行都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对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仍然有限。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但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是具有“动物精神”的个人,他们的决策会受到政策因素、心理预期等影响,所以在货币供应量传导过程中,他们会做出一些违背市场的判断,从而使货币供应量的效果达不到央行的预期,同时也会对股市价格产生影响。本文研究投资者情绪、货币供应量和股价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市场和制定投资策略;帮助监管者更好地了解股市的内在运行机制,提高金融市场的监管效率,维护市场的稳定性。此外,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并且中美贸易战充满变数,开展投资者情绪、货币供应量与股市价格的研究可以为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使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本文首先梳理了货币供应量、投资者情绪与股价三者之间的互动机理,接着分析了我国投资者结构的现状和特点。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由往常研究中所选取的6个指标扩展到14个指标构造了投资者情绪复合指数,更好地发挥主成分分析法的优势,构造更准确反映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情绪复合指数。发现之前并没有被公众所重视的指标,例如新成立公墓基金数、金融机构存款同比等指标与投资者情绪复合指数息息相关,也给投资者和监管者新的跟踪方向。为了进一步分析投资者情绪、货币供应量与股市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文章采用TVP-SV-VAR方面来测度上述变量间的时变相关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价格之间具有时变特征:(1)货币供应量对投资者情绪和股价的脉冲响应比较稳定,都具有负向作用,而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收益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且短期效应更为明显;(2)不同市态下,投资者情绪的正向冲击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存在非对称特征;(3)不同市态下,股价对货币供应量的脉冲响应的反应不同。在熊市期间股价上涨会使货币供应量减少,而在牛市股价对货币供应量则是正向的响应;(4)中美贸易战对货币供应量和我国股票市场的刺激作用明显,其中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要大于实体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