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支承矩形板弯曲精确解法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Mete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性薄板广泛应用于工程各领域。研究薄板弯曲的理论解法,特别是研究一种适合于各类边界条件、各种荷载及不同位移作用下的统一解法或精确解法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及一定实用价值。本文所研究的一边支承矩形板弯曲精确解法就是该研究方向的一个子课题。 论文综述了各种经典解法及其局限性,特别详细阐述了矩形板弯曲统一求解法的基本思想。该解法由板角点求解条件的完备性将矩形板弯曲划分为广义静定弯曲和广义超静定弯曲:有柱支角点且其柱支反力无法由静力平衡条件确定的为广义超静定弯曲,其它均为广义静定弯曲。广义静定弯曲可以由板的边界条件直接求解,广义超静定弯曲要由叠加法求解。在求解静定弯曲时,挠度表达式有通解和特解两部分,通解W1的一般形式是包含8个待定常数的双向单三角级数,以反映板的双向弯曲变形并与板的8个边界条件相对应。三角级数应是完整的正交三角函数族,其形式要切合板边界所能激发出的弯曲变形形态。通解W1还要满足柱支角点位移条件、自由角点力为零条件,要反映支承边端角点发生位移时而导致边界线性位移特征。由边界条件的相近性,广义静定弯曲可以分为7种类型矩形板。弯曲特解W2仅考虑板面荷载作用下及自由角点作用集中力时相应的特解。在板面荷载作用下,特解可以采用双重三角级数形式或多项式形式;在角点集中力作用下,特解只能采用多项式形式。 统一解法在求解思想体系上及求解方法上比各种经典解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统一解法的基础上,精确解法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求解框架体系:首先,精确解法采用更加科学的理念来划分静定弯曲和超静定弯曲。它认为板弯曲平衡微分方程是综合力的平衡条件、几何方程以及物理方程而成,边界上力的边界条件与位移边界条件均是等效的。对固定边、简支边、自由边而言,每条边界上均有4个参数(2个边界力和2个边界位移),其中2个是已知的,2个是未知的;即未知量数等于已知条件数,这些边界求解条件是完备的。而对于柱支座来说,虽然柱支座处的位移是已知的,但柱支反力只能通过力的平衡条件确定,与几何方程及物理方程无关,即柱支反力不能通过柱支座处的位移确定。因此当柱支反力可以由力的平衡条件确定时,求解条件是完备的,否则是不完备的,前者称为静定弯曲,后者称为超静定弯曲。这种分类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它不限定统一解法中的角柱支座,柱支座可以在板的角点上、在板的边界上或板面上的任意点处。其次,精确解法严格遵守以下规则:通解W1中所采用的三角级数波形必须切合板边界条件所能激发出的变形形态。从而将一边固定矩形板与一边简支一柱支座支承的矩形板弯曲合并处理。此外,精确解法认为板弯曲平衡微分方程是以挠度为参数表示的板法向力的平衡方程,因此所有已知的边
其他文献
英语介词的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翻译,而不能仅凭词义机械地翻译。为了译文准确,在对英语介词的翻译中,通常采用转译、增译、分译、不译、反译五
为了解二异丁基甲酮(DIBK)-TBP体系萃取锆铪的化学行为,分别采用斜率法和饱和容量法研究DIBK和TBP在HSCN介质中协同萃取锆铪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DIBK-TBP体系萃取分离锆铪
根据企业能力理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知识这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而形成于有效利用知识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的知识基础与产品范围的匹配程度。本文认为,实现企业知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一方面带来物质资料的空前丰富,另一方面也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人类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赋予科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老师认识到培养小学生英语素养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分析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然后在提出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语言素养
<正> 1例健康的27岁男子,由于骑着一辆坐鞍又硬又窄的自行车进行比赛,持续了两天,前进到209公里时,出现了严重的会阴和臀肌疼痛,赛后出现了阳
借助于学院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保障,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派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动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摄像机已广泛用于电视台、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家庭、军事等各部门。摄像机的电板是其主要易损件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摄像机能否正常
<正> 治疗胆石的药物颇多,而疗效均不甚理想,笔者试用露化胆石(Rowachol)治疗胆囊及胆道结石,共治疗66例。大部分有右上腹痛或上腹部持续性疼痛,而右肩及右肩胛下放射也不少
异步消息通信解决了许多领域的业务数据交换的问题,使它成为网络通信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传统的异步消息通信机制很好地解决了单一应用中的数据交换问题,但是针对于多个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