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堆肥化是一种发酵过程,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在一定的人工条件下,有效地控制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其实质是一种发酵过程。堆肥化是实现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减量化以及资源化的根本途径。其中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化研究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关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在堆肥中动态及多样性分析的研究对于有效控制好堆肥化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本实验是以amoA基因和nosZ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技术对堆肥固体发酵过程的硝化菌和反硝化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旨在明确堆肥过程中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群落的组成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为揭示堆肥中的部分氮素的运动规律以及减少氮素损失进而提高肥效提供更为丰富准确的理论依据。本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DGGE图谱分析,同时单从自然堆肥或者菌剂处理样品中硝化细菌的多样性来分析,其多样性钧呈现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菌剂处理样品中硝化细菌多样性高于自然堆肥,相反菌剂处理样品中反硝化细菌多样性低于自然堆肥。在对DGGE图谱上的条带进行切胶回收,克隆,测序,与Gene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后发现堆肥中硝化细菌主要包括5个类群,分别属于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芽孢杆菌纲(Bacilli)、浮霉菌纲(Planctomycetes)和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其中β-变形菌纲占所有检测到的菌株的44.4%,是堆肥环境中主要的硝化细菌类群;反硝化细菌主要包括四个类群,分别属于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ir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和δ-变形菌纲(δ-proteobacteria)。其中γ-变形菌纲占所有检测到的菌株的55.6%,是堆肥中主要的反硝化细菌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