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可采用单一的指标或者多种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目前在经济增长质量方面有较多不同的理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的选取上也有多种不同的学术观点。2018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1995年以来中国快速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实力不断提高。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经济增长取得重要成就。本文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1995年至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比较研究,并且从宏观的省级层面出发,利用范金等(2017)提出的增加值率偏离率指标来评价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从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制度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增长率、储蓄率和折旧率三个方面,操作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国际分工、创新能力和政府行为四个方面。根据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测算和评价,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强盛性为经济增长划分阶段,有效性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协调性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稳定性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持续性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包容性为经济增长分享成果。另一方面,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经济增长质量的波动范围较大;上海的经济增长质量高于江苏、浙江和安徽,安徽的经济增长质量一直低于上海、江苏和浙江;近年来上海、江苏和安徽的经济增长质量呈现上升趋势,而浙江的经济增长质量有所下降。根据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制度层面来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与常住人口增长率呈正相关,与总储蓄率呈负相关,与资本折旧率呈正相关。从操作层面来看,在产业结构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与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都呈正相关;在国际分工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与出口占生产总值比重呈正相关;在创新能力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与研究与开发支出占比呈正相关;在政府行为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与公有制经济比重和政府消费支出占比都呈负相关。最后提出对策性建议。从目前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来看,省级行政区和地级行政区的权力有所不同,故分别从省级层面和城市层面提出对策性建议。在省级层面,一要提高常住人口增长率,同时注重提高人口素质。二要降低储蓄率,刺激消费。三要提高资本折旧率,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革新。四要改善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结构,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五要提高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推动科技创新。六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注重提高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质量。七要合理发展政府消费需求,优化政府消费支出结构。在城市层面,一要提高经济增长的综合实力。二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要改善经济结构。四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五要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六要推动社会公平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