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Coγ辐射对莱芜姜诱变效应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是集调味品、食品加工原料和药用为一体的高效多用蔬菜。姜以根状茎为繁殖材料,易通过种姜传播病害,长期无性繁殖会造成种性退化,改良和创新姜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60>Coγ辐射是选育无性繁殖作物新品种最为广泛的诱变手段。通过<60>Co γ辐射提高变异频率以达到通过诱变获得新品种的研究在姜植物上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莱芜姜根茎为材料,用<60>Co γ射线进行了0(CK)、20、40、60 Gy四个不同剂量的辐射处理,研究了<60>Co γ辐射对莱芜姜VM<,1>代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并通过同工酶和RAPD对辐射处理植株在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进行诱变分析,获得结果如下: 1.辐射使莱芜姜辐射当代(VM<,1>)成苗率降低,出苗、展叶时间延迟,成苗率降低,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呈增强趋势,但辐射对苗期分枝有促进作用;通过同等剂量辐射处理长芽与短芽成苗率的比较发现,长芽辐射敏感性强于短芽:辐射对莱芜姜VM<,1>代产生了很强的形态诱变效应。经过辐射处理的莱芜姜株高、节间距、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片长宽比与对照间均成极显著差异。在VM<,1>代群体中发现了矮化、叶形、叶色变异株。矮化异常株和叶形异常株在较低的辐射剂量下发生频率较高,而斑叶在较高的辐射剂量下发生频率较高。而且实验表明20-60Gy辐射范围内,形态变异株发生频率却随辐射剂量增加而降低。因此要得到形态变异体或突变体,辐射剂量在40Gy以下较为合适。 2.辐射使莱芜姜主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当辐射剂量增加时,MDA含量增加,CAT、SOD、POD酶活性升高;辐射增加了莱芜姜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辐射增加了莱芜姜根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但降低了可溶性糖、淀粉和姜辣素含量。 3.对辐射当代植株进行POD、EST同工酶和RAPD多态性检测分析,均得到了与对照不同的差异性谱带,说明辐射姜根状茎可以使植株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突变。 4.利用成苗率来确定莱芜姜辐射剂量简单实用。我们认为采用使莱芜姜成苗率达60%以上(即LD<,30~40>)的中等剂量比较合适,适宜辐射剂量为20~30 Gy。
其他文献
本文连续2年对98个主要的葡萄品种资源及4个葡萄杂交组合后代群体果实中糖酸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以了解葡萄主要品种资源糖酸含量构成特点,掌握葡萄果实糖酸含量遗传规律。并对
对采自北京、湖北、河北、山东、陕西、黑龙江、山西、吉林、甘肃、内蒙古、广西、新疆、福建13个不同省(市)的61个杏样品、68个李样品进行类病毒的检测与序列分析。首先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