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其上承汉唐传统,下启明清以来的木版画制作,贯穿中国整个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过程。它发源于民间,根植于民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生动载体。它的题材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科学的发展、材料工艺的演进以及与外来文化不断融合而不断的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体系。朱仙镇木版年画以一种的朴实、普及的审美形式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无论是从精神还是从物质,它都成为人民群众通俗易懂的教科书,在客观上,对人们起到了道德、历史、风俗,生产文化知识的教化作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挂年画的习俗受到了新的文明元素和文明样式的挑战。时至今日,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临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与现代社会关系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对现代的理念和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何去何从、如何认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成因的探究及其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解析,阐释了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民俗文化背景和民俗文化功能,并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