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炉内稀相区氮氧化物转化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klfgkf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煤炭作为重要的化石能源在推进整个世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难以改变。但煤炭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比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所以燃煤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也日益严格。循环流化床炉内低氧燃烧结合后燃技术,该技术通过改变循环流化床炉内的燃烧气氛,在保证燃烧效率的同时实现了低NOx排放。循环流化床炉内呈现出燃烧气氛完全不同的密相区和稀相区,因此作为炉内重要的燃烧区域,稀相区对炉内NOx转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非常有必要对循环流化床内稀相区NOx的转化进行系统研究。为了探索各种因素对于稀相区内碳热还原NO过程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高温立式管式炉实验、基础理化测试分析相、热重-质谱实验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稀相区内碳热还原NOx过程的相关影响因素和初步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课题选用了来自于蚌埠、新港、神木的三种循化流化床锅炉工程现场的循环灰,利用原煤样品,在水平管式炉实验台上通过高温热解制取半焦,并利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分析对比了原煤与半焦在化学组成、物理结构、表面形貌等方面的差异。利用高温两段式立式管式炉系统,探究了在还原性和氧化性气氛下,不同性质的可燃残碳对NO的还原作用与温度、煤种、CO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半焦原煤的微观性质进行分析,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另外,采用热重质谱及等效特征图谱法(ECSA)和水平管式炉实验相结合,从逸出气体和固体产物角度出发,深度探索了石墨还原分解CaSO4的反应机理,为固硫产物对NO还原过程影响的研究打下基础。最后,通过立式管式炉实验,改变反应温度和反应摩尔比,初步探索在还原性气氛下CaSO4等固硫产物对于NOx转化过程的影响,为低氧燃烧结合补燃技术实现联合脱硫脱硝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理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蚌埠、新港和神木的三种原煤的微观表面多为平整,形态棱角分明,经过热解之后,得到的半焦表面呈现出致密结焦状态,挥发分降低,单位质量的可燃碳含量增高。半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增大,平均孔径变小,微孔数量较原煤更多,孔隙结构更加发达,反应活性也更高。循环灰里面富含的可燃残碳多于灰分和其他杂质融合,微观形态中物质表面的已经经历了磨损,与原煤和半焦相比,反应活性已经大大减弱。立式管式炉实验结果表明,NO转化过程中的主要还原剂为碳,还原效果与碳含量呈正相关,且温度越高,这种影响效果越明显。在还原性气氛下,750℃850℃之间,以NO的转化率表征还原效果,对应煤种的还原效果:半焦>原煤>现场循环灰;900℃时,对于含碳量更高的神木煤,原煤和半焦的最终还原转化率差异已经不大,但是半焦的反应速度会更快。此外,还原过程为可逆的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也越快,反应的进行程度也越大。实际流化床锅炉中,稀相区内会有O2和CO的存在,通过改变立式管式炉中的反应气氛,发现,O2的加入会使得作为还原剂的可燃残碳在高温下被消耗,受消耗的程度与样品的反应活性有关,半焦的消耗程度>原煤>现场循环灰,受O2的影响也最大。由于碳热还原NO的反应也随温度升高而加强,使得氧化性气氛下N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整体差异不大。CO气体在单独存在的条件下,与NO气体不会发生气相还原反应,但是在还原性气氛下CO的加入会对碳热还原NO的过程产生部分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固体反应物灰、半焦和原煤的关系不大。氧化性气氛下,CO会对碳热还原NOx反应产生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会促进NOx向N2转化,使得原本氧化性气氛下的NO转化率升高。炉内喷钙脱硫产生的固硫产物主要成分是硫酸钙(CaSO4),热重质谱实验和水平管式炉实验表明,其自身会在1100℃时会发生自分解反应,而碳会降低CaSO4的初始分解温度,反应约在900℃左右发生,主要生成CaO、CO2、SO2。当温度超过1100℃时,石墨与CaSO4之间可能会发生反应生成少量的CaS。而在850℃以下,CaSO4的加入对碳热还原NO的过程影响很小,在850℃以上,CaSO4对于碳热还原NO的过程有抑制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在850℃时,随着CaSO4摩尔比的逐渐上升,循环灰、半焦和原煤每个摩尔比对应下的还原效果差异不大,但是在总体变化上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而从热重实验的失重曲线可以看出,过量的CaSO4会促进残碳的消耗,对NOx还原过程产生消极影响。研究结论对通过改变炉内燃烧气氛,充分发挥可燃残碳的还原作用,为低氧燃烧结合补燃技术实现联合脱硫脱硝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柔顺曲梁机构依靠其自身形变传递运动,具有节省机构空间、可实现一体化加工、避免磨损、传动精度高等优点,得到设计者的普遍关注。在柔顺曲梁机构的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满足自由度需求,还应使结构具备优良的静力学性能。本文基于等几何法,构建具有静力学性能指标的平面柔顺曲梁构型库,为设计人员提供满足自由度与性能需求的平面柔顺曲梁,在设计初期便提高结构性能,优化了设计过程。通过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NURBS)造型
内蒙古大青山-乌拉山地区是典型的早前寒武纪造山带深变质岩出露区,大量下地壳的高级变质-深熔岩石中保留了极其丰富的流变构造样式,是开展部分熔融岩石流变行为和机制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研究表明区内岩石构造样式十分复杂,各变质深成岩单元在空间上相互穿插。流变构造在宏观上多呈面状分布,边界模糊,总体由类似网脉状的强流变带和其间夹持的似菱形的弱变形域构成。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大庙-忽鸡沟和雪海沟构造剖面内
近些年,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日趋成熟,且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生物、化学传感和食品安全领域。其中,液
有机磷酯类化合物的广泛使用使得有机磷残留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使人类健康受到极大威胁。寻找一种低成本的去除有机磷残留物的方法迫在眉睫。嗜热磷酸三酯酶样内酯酶(Phosphotriesterase-Like Lactonases,PLLs)是一类天然内酯酶,具有低磷酸三酯酶活性,同时能够水解对氧磷以及包含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在内的各种内酯。因此,可以作为有机磷酯类化合物农药残留的目标蛋白。为探究PL
香芋(Taro),又称槟榔芋(Colocasia esculenta),属于天南星科魁芋属(Dendrobium)植物。原产于中国和印度的热带潮湿地区。香芋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最近几年,市场对香芋的需求量突飞猛涨,导致香芋价格不断上涨,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以香芋为原料的初加工产品,但总体来说香芋深加工产品还是较少,以香芋为原料来酿酒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所以香芋的深加工研究也变得更为重要。本研
随着有机多孔材料的发展,超分子有机框架(SOFs)材料因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其堆积单元多局限于平面多臂型分子,过于单一。因此对于SOFs材料来说,新骨架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化水平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商业地产项目也呈现了迅猛的增长态势。在新的科技、理念下,新建大型商业地产项目逐渐呈现出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参建单位众多等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大量、复杂的设计界面,这就对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对地产项目资料的学习和研究,一个地产项目在其全价值链条中,设计阶段尤其重要,设计阶段往往决定了项目投
本文从热生理学和行为生态学的角度,以鬣蜥科(Agamidae)沙蜥属(Phrynocephalus)的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和蜥蜴科(Lacertidae)的麻蜥属(Eremias)的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两地理区域不同蜥蜴种群的静呼吸代谢率和运动能力,着重研究同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超光滑表面材料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对透明超光滑表面元件的面形精确测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测量透明平行板的光学元件时,通常都会产生多表面干涉叠加的
近年来,蛋白质的拓扑工程及拓扑蛋白合成机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1.蛋白质拓扑工程的应用体现了在改变蛋白质稳定性和功能的良好成果。受自然界